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68968767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VIEW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VIEW期刊 > 最新动态

(4月8日9:30-12:00)VIEW 学术论坛-第八期:柔性可穿戴与生命健康

更新时间:2023/4/5 11:06:43 浏览次数:35239

图片


导语:

VIEW期刊作为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PCEM)与约翰威立出版有限公司(John Wiley & Sons, Inc.)共同出版的开放获取式期刊,主要关注生命健康的“可视化”,通过开发新型材料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潜力的新型诊断治疗学技术实现精准医疗。为了促进前沿成果和最新发现的分享交流,关注柔性可穿戴领域新设计理论、新检测原理、新加工技术、新诊疗应用以及任何具有临床转化价值的新发展趋势,我们本期特别邀请浙江大学宋吉舟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李鹏教授、北京大学韩梦迪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刘灏研究员,看看他们如何通过基础与应用研究推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如何通过开发柔性可穿戴技术助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时,邀请VIEW期刊副主编徐峰教授作为此次活动开场致辞嘉宾,并带来VIEW期刊介绍。


       宋吉舟教授演讲题目


多功能柔性生物集成器件的力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


柔性生物集成器件可实现与高度曲面化且动态变形的生物组织亲密适形的集成,是近年来力学与微电子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一个重要交叉研究方向,在医疗健康、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电子器件通常使用高性能的无机电子材料构建,这类材料表现为刚硬、平直且难以变形的特点,与柔软人体组织并不兼容。在力学指导下对无机电子材料进行柔性可拉伸结构设计,是实现具有单一或多种功能的高性能柔性生物集成器件的重要技术路径。报告将围绕生物集成器件的力学设计和多功能化,重点介绍课题组发展的几种柔性多功能生物集成器件,包括多功能触觉感知器件、多功能皮肤电子贴片和植入式多功能热疗器件,并探索了其在触觉感知、腰病诊断以及肿瘤靶向热疗中的潜在应用。


图片


宋吉舟,浙江大学教授、博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兼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可延展柔性电子器件力学、先进转印集成技术与柔性人机界面研究。至今在PNA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JMPS等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英文书章6篇,授权/公开发明专利20余项。担任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副主编,npj Flexible Electronics、力学学报等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或青年编委。曾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和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跨学科领域)等。


        李鹏教授演讲题目


         光电抗菌材料与柔性可穿戴治疗器件 

摘要:


各种使抗生素失效的耐药性“超级细菌”的不断出现,标志着“后抗生素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新的解决方案来打破抗生素和细菌之间的恶性循环。光学疗法通过光热剂/光敏剂在局部产生可杀灭病菌的热或活性氧,细菌很难针对光热/光动力疗法产生耐药性。我们以高分子材料和光电技术为手段,在低耐药、高选择性、可穿戴柔性抗菌材料与技术方向持续探索:(1)利用生物代谢标记方法制备可靶向识别特定种类病菌的光热剂/光敏剂,实现对特定种类病菌的选择性杀灭,并通过化学疗法和光学疗法的联合,实现对耐药菌生物被膜的高效渗透和杀灭;(2)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抗生物污染性能,具有自愈合、自增强、防冻、自供能等功能的柔性水凝胶材料,实现高耐久、高灵敏的生物电子传感;(3)针对光学疗法对外部光源的依赖问题,开发自发光柔性电子器件,实现便携式可穿戴电致荧光动力疗法(Electroluminodynamic therapy, ELDT),有效治疗皮肤伤口耐药菌感染等疾病。


图片


李鹏,教授、博导,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副院长、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西安市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材料与柔性器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Mater.、Adv. Mater.、Adv. Sci.、ACS Nano、ACS Central Sci.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受邀在Chem. Soc. Rev.、Prog. Polym. Sci.、Adv. Mater.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综述论文10余篇,总他引4000余次,H-因子35;出版英文专著4章节,授权/申请WIPO国际专利5项(其中转让2项)、中国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担任201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副秘书长,202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22-2023年国际材联前沿材料会议分会主席;担任陕西省柔性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会第13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表界面工程分会、康复器械与生物材料分会委员。


韩梦迪研究员演讲题目


面向生物医疗的柔性触觉传感器

摘要:


本报告将介绍一种穿戴式柔性触觉传感器和一种微创植入式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阵列。报告的第一部分将介绍穿戴式触觉传感器,该器件以传统的金属应变片为基础,通过三维屈曲工艺将金属应变片转变为三维构型,从而实现对法向力和剪切力的有效检测;这种柔性触觉传感器可以与无线电路模块集成,实现对皮肤界面压力的实时连续监测,可用于截止患者假肢内部的压力监测,预防压力过高造成的皮肤损伤。报告的第二部分将介绍微创植入式多模态触觉传感阵列,该阵列可与医用球囊导管集成,利用球囊可以膨胀收缩的特点,结合柔性器件在受到拉伸和压缩时仍能保持正常工作的优势,实现了多模态传感阵列的微创植入和植入后的多模态测量;基于这种多层、多模态的微创植入式电子阵列,不仅可以实现压力空间分布的测量,还可以进行电生理、温度等信号的阵列化检测,相关结果在体外离体心脏灌流系统上得到了验证。


图片


韩梦迪,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12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201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2015-2017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就读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7-2020年于美国西北大学Querrey Simpson生物电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已发表SCI论文百余篇,总被引次数7000余次;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论文发表于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Robotics、PNAS、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等期刊;拥有多项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撰写中、英文书籍各一部,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数十次;获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青年科学家、《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等奖励及荣誉。韩梦迪课题组致力于研发具有三维形貌的生物电子器件与生物医学微系统,以可穿戴设备、微创诊疗器械等形式服务于生命健康领域。(课题组主页:http://hmd-lab.com/)


刘灏研究员演讲题目


类皮肤柔性信息采集-调控技术

摘要:


皮肤是人体与外界交互的重要媒介,始终处于力、热等环境刺激的作用之中。因此,探究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机理、并开发相应技术对外界刺激进行有效采集与调控,对于了解疾病成因、探索诊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基于前期创立的生物组织力-热-电(疼痛)耦合行为理论,系统阐释了热、力等外源性物理刺激通过电生理传导引起人体痛觉感知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物理刺激信息采集与调控的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类皮肤柔性器件的力学结构设计理论与技术体系,提出了通过结构变形降低材料变形的思路,设计开发了内嵌三维螺旋等多种可承受大变形的力学结构;建立了基于水凝胶材料的柔性器件制备技术与应用体系,开发了一系列功能化水凝胶材料与器件,搭建了在体力-热信息采集与调控平台,并探索了其在健康监测、疾病诊疗、创面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图片


刘灏,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研究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培养博士。近年来,面向个体健康管理的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可穿戴技术的世界科技前沿,遵循“基础理论-技术开发-应用推广”的学术思路,交叉融合固体力学、材料学、生物医学等学科知识,开展了软物质力学、柔性器件开发及其可穿戴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提出并拓展了柔性器件的开发设计理论和实验研究体系,并将成果应用于解决健康监测、慢病管理等临床应用中面临的实际挑战。目前已在Matter、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得到《科技日报》等媒体的亮点报道。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入选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NSF Fellow奖、三秦青年科技之星奖。


VIEW期刊简介


VIEW 期刊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PCEM)和 WILEY共同出版,于2020年3月正式创刊,主要关注生命健康的“可视化”,通过开发新型材料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潜力的新型诊断治疗学技术实现精准医疗。本刊接受的投稿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研究性文章、综述性文章、通讯性文章、观点性文章、分析性文章和临床案例报告文章等。


截止目前,VIEW期刊已被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 (ESCI)、Dimensions、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CAS数据库(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CAS)和英国INSPEC 数据库收录,表明 VIEW 期刊在文章质量、期刊管理水平、期刊国际化和规范化等方面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对扩大期刊传播范围,增加期刊显示度,提升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意味着对实验医学学科及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VIEW 期刊会继续秉承“国际一流期刊”理念,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更专业的出版服务,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WILEY出版集团简介


Wiley是全球科研和教育领域的领导者,通过促进发现、赋能教育和塑造人才,来激发人的潜能。200多年来,Wiley推动全球知识生态系统的发展。如今,我们高影响力的内容、平台及服务帮助科研人员、学习者、机构和企业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实现他们的目标。同时,Wiley是全球历史最悠久﹑最知名的学术出版商之一,被誉为世界第一大独立的学术图书出版商和第三大学术期刊出版商。Wiley旗下1600多种期刊,涉及化学、能源、医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Small等作为材料、化学领域的顶级期刊,拥有高影响因子和国际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学院于2000年末建立,现有教职工168人,其中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杰青3人、四青人才1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校领军学者3名、校青拔24人、校青秀7人。学院下设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于1978年创建(我国第一批),1988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20年,学院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成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院,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导,聚焦“四个面向”,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围绕生物医学与健康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核心技术挑战,在生物医学超声与多模影像、线粒体生物医学、仿生与生物力学、生物光子学与传感、健康与康复科学、生命分析化学与仪器、生物医学信息与基因组学等重点方向开展研究。学院拥有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民政部神经功能信息与康复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近5年来累计发表SCI文章(第一完成单位)600余篇,授权专利18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科研到款1.15亿,获省部级奖项6项。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2209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