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1年度第二卷第四期共有4篇封面文章,其中封面文章为:基于天然微藻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
封面欣赏
生物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存在巨大的机会。微藻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最近被用作新型生物材料,并引起了该领域的极大兴趣。微藻独特的形态特征和易于功能化的表面允许在其表面附着诊断或治疗剂,使它们成为构建新型生化探针、药物载体或生物医学支架的候选者。作为具有丰富自发荧光色素的天然光合系统,藻类可以通过原位产氧来提高局部氧浓度并进行生物医学成像(荧光成像和光声成像),这在缺氧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例如实体瘤和伤口。本综述总结了微藻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在生物分析、组织工程、缺氧相关肿瘤治疗和伤口愈合等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这种天然产量丰富、成本低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为基于藻类的药剂提供了商业和临床实践的非凡潜力
作者介绍
周民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国家级高层次人次专家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研究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员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特聘教授
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激光生物医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
工作经历
2012-2015 讲师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
2008-2012 博士后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
2007-2008 博士后 挪威科技大学
2006-2007 博士后 德国波鸿大学
研究领域及方向
多模态分子影像探针的研发及其临床转化研究
基于纳米材料的药物装载与控制释放研究
新型耐药菌治疗技术研究
新型肿瘤治疗技术的研发及其临床转化研究
生物医学光子学
干细胞示踪
主要研究成果
在影像医学、生物材料及纳米医学领域,多年主要围绕“分子影像和转化医学”在癌症及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等方向,致力于新型多功能生物材料及小分子药物临床转化研究。设计、制备具有较好临床转化前景的医用材料,并在包括猕猴等大动物水平的多尺度动物模型水平探索其临床转化可行性,做出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性的科研成果。
首创性利用活性微藻材料作为载体靶向输送抗肿瘤及抗感染药物,并探索在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领域的临床转化。
研发了集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影像功能和光热转化功能于一体的生物纳米材料,并将其运用于肿瘤显像以及影像指导下癌症光热治疗等多方面研究。
生物纳米材料临床转化可行性研究,包括在肿瘤光声成像、光热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等联合治疗等多方面研究。
大分子药物、蛋白质、多肽以及纳米材料的放射性标记及核医学成像,包括材料的标记、药代动力学、生物组织分布及PET/SPECT影像分析,为药物及靶向生物材料的临床转化提供指导。
耐药菌感染疾病药物的医学成像及靶向治疗。
干细胞示踪,以多功能纳米材料为介体,通过PET、MRI、光声及光学等多影像方式对干细胞进行长程、靶向、精准示踪。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