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65525735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两会·高端访谈】葛均波院士:加速我国胸痛中心急救体系建设

更新时间:2019/3/15 14:45:01 浏览次数:1579

“对于突发心肌梗塞的患者,国际上有黄金抢救时间“90分钟”门球时间(door to balloon,D-to-B)一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早一秒开通血管,就多一份生的希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葛均波说,随着胸痛中心在全国各地推广,医院用于心梗急救的门球时间大大缩短,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胸痛中心急救体系建设,能加速扩大胸痛中心建设规模,提高胸痛中心建设质量,并充分发挥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的效能,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急性胸痛疾病的诊疗能力,助力医改分级诊疗的实施。



近4000家胸痛中心“与时间赛跑”




作为我国知名心脏内科专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进一步深化胸痛中心急救体系建设”是葛均波的提案之一。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今后数十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而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的急危重症患者,这对全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任务和社会经济都是巨大挑战。



据葛均波介绍,当前,主要有三方面的时间延迟影响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效率,分别是病人延迟、转运延迟和治疗延迟。而胸痛中心的建设,主要是从以上三个方面优化流程,从而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胸痛中心是一种区域协同救治的服务模式,通过多学科(包括院前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检验科、影像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等)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危险评估、诊断以及规范的治疗,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



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3800多家医疗机构加入胸痛中心建设队伍,其中783家单位已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的审核,成为中国胸痛中心(含基层),已覆盖大陆地区全部的31个省级行政单位。



据葛均波介绍,近7000例心梗患者案例分析结果显示,在胸痛中心的心梗救治死亡率降低到3%以下,而非胸痛中心的心梗救治死亡率在5%左右。“在胸痛中心的推广下,许多患者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得到救治,能够存活下来,这对胸痛患者来说意义重大。”葛均波说。





多措并举将急性胸痛救治网扎得更牢固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体系逐步完善,胸痛中心建设的数量也逐步增多,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急性胸痛救治的一张网。但这些数量的胸痛中心和救治效率仍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急性胸痛患者的就诊需求。”葛均波表示。



葛均波列举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胸痛中心总体数量占现有能接诊急性胸痛的医疗机构比例仍比较低,很多省份全省仅十余家胸痛中心,不能满足患者救治需求;各地执行《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文件的力度不足,未能有效推动省内胸痛中心建设;一旦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质量控制,胸痛中心的救治效率会下降;我国现有的多样化的院前急救模式导致部分城市的院前急救与各医疗机构的胸痛中心配合不密切;县域胸痛中心的发展较缓慢,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的要求不匹配。



葛均波说,建议国家继续大力推动全国各医疗机构胸痛中心建设,将胸痛中心建设纳入等级医院和重点学科评审的考核范围;同时督促各地贯彻落实《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具体要求,将“推动胸痛中心建设”列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中。



葛均波建议,由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建成立胸痛中心全国质控专家组,并推动各省、市成立各级质控专家组,共同开展胸痛中心日常质控工作,持续提升胸痛中心质量,提供更高质量诊疗服务。同时,大力推进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强化急性胸痛诊疗相关院前急救设备设施配备,完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推动院前急救与医疗机构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提高急性胸痛救治效率。除此之外,还应将胸痛中心建设设立为县级医院提质达标验收的考评指标,助力早日实现500家县域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




我国胸痛中心发展现状




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摩St.ANGLE医院建立,至今美国“胸痛中心”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成立了“胸痛协会”相关学术组织。



现阶段,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在吸取欧美等发达国家胸痛中心建设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在国家卫计委的指导下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等行业协会的推动下,从2013年开始,正式启动相关培训和认证工作。截止到2018年3月30日,共有460家胸痛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工作委员会的认证,并保持持续增长中,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体系已初具规模。但仍远不能满足相关诊疗需求,与欧美国家地域人口相比,中国需要至少1000家胸痛中心,才能初步满足人民群众诊疗需求,可谓任重而道远。



为进一步规范胸痛中心建设,通过建立胸痛中心总部,制定一系列认定标准。当前,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运作体系;救治能力,技术细节;院前救治,院内衔接;培训宣教,公众参与;持续改进,评估质控。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胸痛中心适宜装备技术的推荐



为推进胸痛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健康“中国梦”。2018年8月22日,经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组织检验、心内及急诊等领域的专家,对胸痛中心适宜装备技术进行技术论证。一致认为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MQ60系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作为“单人份化学发光(CLIA)装备”具有推广价值,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决定推荐MQ60系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作为各级医疗机构胸痛中心的适宜装备技术。 



专家一致认为MQ60系列仪器及其试剂将先进的化学发光技术与急诊快速诊断的需求相结合,满足了急诊快速检验对高质量检测结果的要求。同时,该设备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快速、可全血检测且单人份包装、并同时获得6个或24个相同或不同的结果,满足胸痛中心20min认证的要求。该设备可检测多项胸痛标志物,其配套试剂盒Hs-cTnI能快速提供心梗早期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为心梗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方法可靠、结果可信,操作简单;其配套试剂盒NT-proBNP能为心衰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室依据;其配套的D-dimer可以检测全血样本,为胸痛患者鉴别肺栓塞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结束语



胸痛中心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及医疗机构的共同参与。通过建立区域协同胸痛中心体系,可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医疗现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院医生专业水平、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2209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