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指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引起人体生理、生化、病理方面的复杂变化以及应用检验试剂而影响临床检验结果,表现为结果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假正常值或假异常值,偏高值或偏低值,或多种无法解释的结果。这不仅影响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会导致临床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严重者危及生命。
1 抗生素及抗菌药
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普遍,对临床检验的干扰报道较多。如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能使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增高,检查科常误报“痛风阳性”;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和一些广谱抗生素因抑制肠内细菌繁殖,使尿胆素不能还原为尿胆原,检验时常出现浑浊或假阴性,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克肟等)及磺胺类药物均可使还原法定性尿糖试验呈假阳性[1],其中头孢氨苄的干扰可持续至服药6~8小时,这种干扰选择氧化酶尿糖试纸测定可避免之[2]。此外,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还可干扰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出现假阳性结果。磺胺类药物可使尿液呈黄色,使尿胆原醛试验和重氮盐试验法结果不正确;服呋喃妥因时,可使尿白细胞检查产生阳性结果;使用新霉素、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者,可导致胆固醇测定值偏低。
2 维生素类药物
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给药,可出现假性糖尿。因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剂,当大剂量应用时,在体内以还原型和脱氢型两种形式存在,可以从尿中排出,使还原法定性尿糖试验出现假阳性;由于维生素C可抑制过氧化酶,又可使酶法定性尿糖试验呈假阳性。当尿中含有高浓度的维生素C(>0.5g/L)时因抑制偶氮反应,可使尿胆红素定性试纸法出现假阴性结果;使尿、粪隐血试验呈假阴性或使阳性减弱;维生素C还可使尿酸测定值偏高,检验结果呈“痛风阳性”。维生素B2因与胆红素结合显色减弱,而使尿胆红素试验测定值偏低。维生素A、D可使胆固醇测定值上升。
3 镇痛消炎类药物
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因抑制胆红素氧化为蓝绿色物质,会使尿中胆红素值升高。阿司匹林能与Fouche试剂发生反应,使Harrison法定性检查尿中胆红素呈假阳性[3]。安乃近亦可使尿胆红素试验呈假阳性。吗啡、哌替啶和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药物可使胆总管的奥狄括约肌松弛,有利于胆汁排泄,导致检验中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明显升高,一般在用药后4小时内影响最大,24小时后消失。吗啡、水杨酸类药物可使测定尿糖的试纸还原,得出假阳性结果。非那西丁可引起碱性磷酸酶、谷氨酸转肽酶活力上升。
4 激素类药物
肾上腺素可使钙、磷的排出量增加,吸收减少,故血钙、血磷偏低,同时可使血糖值明显升高,临床常误报糖尿病。盐皮质激素易致水、钠潴留和低钾血症。雌激素类药物因影响人体中血脂的正常含量,使葡萄糖耐量试验值减低,并可引起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数量减少。另外,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可引起亮氨酶、氨肽酶试验值升高;口服避孕药、睾丸素可使胆固醇测定值上升。
5 抗肿瘤药物
这类药物绝大多数为细胞毒物,对人体造血系统有抑制和损害作用,可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数量减少,也有少数药物可使白细胞异常升高和肝功能改变,有的使血脂升高。其中甲氨喋呤抑制骨髓和损害肾功能;巯嘌呤损害肝功能出现黄疸;阿糖胞苷使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异常升高。
6 利尿药
如氢氯噻嗪、呋塞米、三氯噻嗪和利尿酸等,其典型的临床反应为使用后出现低血钾、低血容量和低血氯,长期应用可见高氮质血症和尿酸血症。
7 静脉输液和血浆代用品
如长时间静脉输液,可使血标本稀释,使某些项目测定值偏低,输注高浓度含钾、钠的药物使钾、钠检验结果失真。常用5%葡萄糖注射液可降低血液粘度,而10%葡萄糖注射液则不改变血液粘度,两种液体均可使红细胞沉降率下降。30%葡萄糖液可增加血液粘度,30%果糖溶液不但增加血液粘度,并可改变红细胞形态,当体内血糖浓度过高,可干扰肌酐、肌酸的实验室检查,使结果出现假阴性。葡萄糖亦可干扰17-类固醇的测定,使测试数值降低。15%甘露醇可提高血液粘度,并伴有细胞形态变化。输注血浆代用品右旋糖酐40,可干扰血糖、血清总蛋白的测定,因液体中右旋糖酐能与试剂中的铜和酒石酸锑钾在碱性溶液中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产生浊度。用改良后的试剂测定可防止这一现象[4]。另有报道右旋糖酐40还可引起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和血型鉴定错误[5],因此输注右旋糖酐40者,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红细胞后再行交叉配血[5]。
8 碘造影剂
这类药物对临床检验干扰的时间可长达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如使用碘油做X线造影后,因碘的半衰期特别长,其在体内的残留量对甲状腺功能检查产生假阳性的时间可达数年。常用的水溶性碘造影剂泛影葡胺、胆影葡胺的这种干扰可达数周,碘番酸可达数月。同时这类造影剂还可使肾脏排泄尿酸能力增加,导致血尿酸值下降,干扰尿蛋白试纸法测定而使结果呈假阳性。
9 抗癫痫药
应用苯妥英钠可使蛋白结合碘降低,干扰甲状腺功能的测定,而且因抑制叶酸的吸收,常可导致临床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又因轻度骨髓抑制作用,使血细胞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长期应用还可损害肝功能。
10 抗精神病药
奋乃静可致尿蛋白试纸法呈假阳性,吩噻嗪类药物不仅使尿胆红素试验呈假阳性,而且还可干扰胆固醇的测定,使测定值升高。碳酸锂、氯氮卓均可干扰甲状腺功能的测定,碳酸锂可使蛋白结合碘降低,使碘吸收值升高,氯氮卓可降低T3及碘的吸收值[3]。
11 抗糖尿病药
抗糖尿病药物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可损害肝功能,使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出现黄疸、血细胞减少等。
12 使标本着色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使尿液染色,从而干扰比色测定和荧光分析。如服利福平后尿液呈橙红色;服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B、黄连素、呋喃唑酮等使尿液呈黄色或黄绿色;服氨苯蝶啶后使尿液呈蓝绿色,并有蓝色荧光。儿童用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复合剂时常可出现红色尿,并非血尿。另外,服驱蛲虫药恩波维铵可将粪便染成红色,服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铁后可排柏油样粪便,易与粪隐血混淆。服用铋剂如胶体果胶铋、胃得乐、复方铝酸铋片、枸橼酸铋钾等药物后,大便呈柏油样也属正常。
总之,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药物很多,只有熟悉这些知识,才能对检验结果做出准确判断。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