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清与血浆的差别: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
2、(除第三因子)血浆除钙离子外(如枸橼酸钠抗凝),含有其他全部凝血因子,适用于血栓和止血检验。
3、正常人血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约4~5L,约占体重的6%~8%,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女性妊娠期间血量可增加23%~25%。
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协调、防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功能
4、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
5、酸碱度:正常人血液pH值7.35~7.45,动脉血pH值7.40,静脉血pH值7.35。
6、血浆渗透量:正常人约为290~310mOsm/(kg·H20)。
7、红细胞均匀混悬状态,与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根、正常血浆成分、血浆黏度及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全血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4~5倍,血浆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1.6倍。
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有关(受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质的影响,它们的浓度越高,血浆黏度越高)。
血液生理功能:运输、协调、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防御功能。
婴幼儿采血:大拇指或足跟内外侧缘;严重烧伤患者:皮肤完整处。
8、乙二胺四乙酸、枸橼酸盐: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阻止血液凝固。
9、肝素:加强抗凝血酶(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10、血涂片制备:制备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血膜愈厚,反之则愈薄。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
血细胞比容减低、血液较稀时,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
11、血液细胞染色深浅与血涂片中细胞数量、血膜厚度、染色时间、染液浓度、pH值密切相关。
瑞氏染色:酸性伊红(E-)+碱性亚甲蓝(M+)。甲醇的作用:溶解美蓝和伊红;固定细胞形态。(物理吸附+化学亲和)。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碱性蛋白质=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胞质=酸性蛋白质=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嗜中性物质;原红、早幼红胞质、核仁含较多酸性物质,染成较浓厚的蓝色;中幼红既含酸性物质,又含碱性物质,染成红蓝色或灰红色(多色性),
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后加染液。染色过深可用流水冲洗或浸泡,也可用甲醇脱色。
瑞氏: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吉姆萨:细胞核、寄生虫(如疟原虫等)
瑞
氏染料的质量规格评价:吸光度比值(rA),1.3±0.1时染料即可使用。新鲜配制的染料偏碱,贮存(室温或是37℃,必须加塞,防甲醇挥发(如加甘油)和氧化成甲酸)时间愈久,染色效果愈好。所用甲醇须为AR级,若其中含过多丙酮,会使染色偏酸,白细胞着色不良。
12、血红蛋白分子是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含色素蛋白质。色素部分为亚铁血红素(原卟啉、铁),蛋白质部分为珠蛋白(肽链分为α(141个氨基酸)、β(146个氨基酸))。
每个Hb分子由2条α类肽链和2条β类肽链组成。在正常情况下,99%Hb铁原子Fe2+(还原血红蛋白),1%呈Fe3+(高铁血红蛋白),只有Fe2+状态的Hb才能与氧结合,称为氧合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合成受激素调节,①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δ-氨基-γ酮戊酸生成和铁的利用,从而促进血红素、Hb的合成;②雄激素:能促进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
胚胎早期第一个形成的血红蛋白是Hb GowerⅠ
出生后3个月,HbA(α2β2)占Hb总量95%以上,HbF(α2γ2)占1%以下。出生后HbA2(α2δ2)占Hb总量的2%~3%。
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低(10~15)%
HiCN法:1966年被ICSH推荐为参考方法。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低10%~15%。
13、红细胞稀释液:①Hayem液由NaCl(调节渗透压)、Na2S04(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HgCl2(防腐)和蒸馏水组成。②枸橼酸钠稀释液由枸橼酸钠(抗凝和维持渗透压)、甲醛(防腐和固定红细胞)、氯化钠(调节渗透压)和蒸馏水组成。
14、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不成比例。大细胞性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偏高,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血红蛋白减低,但红细胞计数可正常。
大量失血时,在补充液体前,虽循环血容量缩小,但血液浓度很少变化,从血红蛋白浓度来看,很难反映出存在贫血。如水潴留时,血浆容量增大,即使红细胞容量正常,但血液浓度减低,从血红蛋白浓度来看,已存在贫血,反之,失水时,血浆容量缩小,即使血液浓度增高,但红细胞容量减少,从血红蛋白浓度来看,贫血不明显。
15、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直接理化损伤如烧伤等)和小儿。
椭圆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可达25%~75%)、大细胞性贫血(可达25%)、缺铁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巨幼细胞贫血、镰形细胞性贫血、正常人(约占1%,不超过15%)。
靶形红细胞: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C病)、阻塞性黄疸、脾切除后。
口形红细胞: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病和正常人(<4%)。
镰形红细胞:见于镰状细胞贫血(HbS-S,HbS-C)、镰状细胞特性样本(HbA-S)。
棘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β-脂蛋白缺乏症(高达70%~80%)、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需与皱缩红细胞(锯齿状红细胞)鉴别,皱缩红细胞边缘呈锯齿形,排列紧密,大小相等,外端较尖。
裂红细胞:见于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烧伤和正常人(<2%)。
缗钱状红细胞:(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有核红细胞(幼稚红细胞):1周内婴儿可见少量,如溶血性贫血(如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如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
新月形红细胞: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PNH)。
泪滴形红细胞:见于贫血、骨髓纤维化和正常人。
红细胞形态不整:见于某些感染、严重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16、点彩红细胞((变性RNA),)增高:见于中毒(如铅、汞、银、铋、硝基苯、苯胺等)、各类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恶性肿瘤等)。
卡波氏环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常与染色体小体同在,见于巨幼红和铅中毒。
豪焦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稚红胞质内染成紫红色,数量不一的圆形颗粒,是核的残留物,又称染色质小体。
17、血细胞比容测定:将离心管置于水平离心机以2264g(即有效半径22.5cm,3000r/min),离心30min。
离心后血液分为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紫黑红色)、带氧红细胞层(鲜红色)。
ICSH确定的参考方法是放射性核素法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9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31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
贫血MCV/RDW分类法
19、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当骨髓网织红细胞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活体染色,WH0推荐使用新亚甲蓝染液,染液与血液比例以1:1。网织红细胞计数:ICSH推荐使用Miller窥盘。其精度CV约为10%。
骨髓移植后第21d,如Ret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晚幼红细胞脱核成网织红细胞的过程是在骨髓完成(约需72h)。
LFR,MFR,HMR分别是低,中,高荧光率。
20、血沉:(ICSH推荐魏氏法)小分子蛋白如清蛋白、卵磷脂等使血沉减缓,大分子蛋白如纤维蛋白原、急性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巨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使血沉加快。红细胞直径越大血沉越快,球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使血沉减慢。
室温过高使血沉加快,室温过低使血沉减慢。高胆固醇血症、贫血使血沉轻度增快。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镰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异形症等血沉可减慢。血沉管倾斜3°,沉降率增加30%。
慢性炎症(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活动期血沉增快,病情好转血沉减慢,非活动期血沉正常。
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
21、成熟粒细胞(杆状、分叶)贮存于骨髓,在贮备池中停留3~5d,数量为外周血的5~20倍;白细胞计数值是循环池的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黏附作用以及吞噬、杀菌等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功能(如病毒、原虫、真菌:结核杆菌等)、吞噬和清理功能(如组织碎片、衰老血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凝血因子等)、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功能,还参与杀菌、免疫和抗肿瘤作用。
常规考核标准(RCS)
评价:
WBC≤4×109/L,RCS应<30%;
WBC在(4.1~14.9)×109/L,RCS应<20%;
WBC≥15×109/L,RCS应<15%。
超过上述标准应重新充池计数。
变异百分数(V)评价法
公式中Xi为测定值,Xm为靶值。
计算质量得分=100-(V×2)。得分在90分以上为A级(优),80-89分为B级(良),70-79分为C级,60-69分为D级(及格),低于60分E级(不及格)。
双份计数标准差评价法
是多个标本每份均做双份测定,计算双份计数值差值和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计算质量得分=100-(CV×2)
评价方法同变异百分数法。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儿童:(5~12)×109/L。
第6~9d(减少)、4~5岁(增加)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低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显微镜分类法:是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涂片尾部中性粒细胞较多,淋巴细胞较少,单核细胞沿涂片长轴均匀分布。幼稚细胞分布在涂片尾部和边缘,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布在涂片头部和体部。
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的关系
22、正常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比值为1:13
核左移:杆状核超过5%或有幼稚细胞
再生性左移: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尤其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轻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略增高,仅杆状核粒细胞增多(>5%),表示感染程度较轻,机体抵抗力较强。
中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杆状核粒细胞>10%并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和中毒性改变,表示有严重感染。
重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杆状核粒细胞>25%,并出现幼稚的粒细胞。
退行性左移: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见于再障、粒细胞减低症、严重感染(如伤寒、败血症等)。
核右移:中性分叶核分叶5叶以上超3%。常伴白细胞总数减低,为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等)、炎症恢复期。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有:大小不一,中毒颗粒,空泡,Doles小体,退行性变。
23、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或更多,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相平行。
24、钩虫病 嗜酸细胞可达90%以上。嗜酸细胞白血病时亦可明显升高,但以幼稚为主。
35、棒状小体(Auer小体):见于急性白血病,尤其是颗粒增多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36、异形淋巴细胞多为T淋巴细胞,分空泡、不规则、幼稚三型。
37、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卫星核淋巴细胞(胞质中主核旁出现小核),即微核。
38、异常形态浆细胞:Mott细胞、火焰状浆细胞、Russell小体。
39、白血病时血小板(MPV)增高是骨髓造血恢复的第一征兆。
白细胞直方图变化的部分原因
40、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
RMI减低:提示骨髓衰竭和造血无效,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41、ABO遗传基因位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三区四带,脑脊液中无血型物质,抗A与抗B主要是IgM,O型血中以IgG为主。
AB0系统抗体分天然抗体与免疫性抗体:天然抗体以IgM为主,又称完全抗体或盐水抗体;免疫性抗体:有IgM、IgG、IgA,但主要是IgG。
42、新生儿不宜做反向定型。酶介质法作血型鉴定时,用蛋白酶处理红细胞,主要是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
43、新生儿溶血的直接实验依据: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4、HLA分型的方法主要有:1.淋巴细胞毒试验,一类抗原用T或外周淋,二类抗原用B;2.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3.HLA基因分析。
45、强直性脊椎炎有91%带有HLA-B27抗原而正常人只有6%。
46、血液保存液有:1.ACD(A枸橼酸C枸橼酸三钠D葡萄糖)2.CPD(C枸橼酸三钠P磷酸盐D葡萄糖腺嘌呤枸橼酸)。
47、枸橼酸是防止葡萄糖在消毒中焦化,腺嘌呤促进ATP合成延长红细胞寿命,磷酸盐提高PH。
48、尿液防腐剂有:
(1)甲醛——对尿细胞、管型
(2)甲苯:——尿糖、尿蛋白等化学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查。
(3)麝香草酚:——用于尿显微镜检查、尿浓缩结核杆菌检查,以及化学成分保存。
(4)浓盐酸——用作定量测定尿17-羟、17-酮、肾上腺素、儿茶酚胺、Ca2+等标本防腐。
(5)冰乙酸——用于检测尿5-羟色胺、醛固酮等的尿防腐。
(6)戊二醛——用于尿沉淀物的固定和防腐。
49、多尿:24h尿总量>2500ml。少尿:指24h尿量<400ml。无尿:指尿量<100ml/24h,或<17ml/h。
50、肉眼血尿:每升尿含血量≥1ml。镜下血尿:尿经离心沉淀镜检时发现红细胞数>3/HP。
51、尿三杯试验,如血尿以第一杯为主,多为尿道出血;以第三杯为主,多为膀胱出血;如三杯均有血尿,多见于肾脏或输尿管出血。
52、尿三杯试验也可区分脓尿部位:如脓尿出现于第三杯,提示为膀胱颈炎、膀胱三角区炎症;如三杯均为脓尿(全程脓尿),提示病变位于膀胱颈以上的尿路,见于膀胱炎、输尿管炎、肾盂肾炎、肾脓肿、肾积脓等。
53、乳糜尿:加入等量乙醚或氯仿,苏丹Ⅲ染色阳性。
55、尿渗量主要与尿中溶质颗粒数量、电荷有关,而与颗粒大小关系不大。尿渗量能较好地反映肾脏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更确切地反映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因此是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好的指标。
原尿中不存在的物质是红细胞;原尿中的葡萄糖被完全重吸收的场所是近曲小管;原尿中肌酐几乎不被重吸收而随尿排出体外
56、晨尿的比密不超过1.018,或差值在0.001-0.002间,或恒定在1.010时说明肾浓缩稀释功能已基本消失。
57、低血钾碱中毒尿酸性高,高血钾酸中毒呈碱性尿,变形杆菌感染呈碱性,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尿PH值不低于6。
58、糖尿病酮症:尿液呈烂苹果味,
泌尿系感染和膀胱癌:尿液呈腐败臭味,
苯丙酮尿症:尿液呈老鼠屎味。
59、本周蛋白(凝溶蛋白)经乙酸纤维素膜电泳,BJP可在α2至γ球蛋白区带间出现“M”带。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尿肌红蛋白——多见于骨骼肌严重创伤大面积心梗。
60、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即测定尿及血中IgG或白蛋白的比值来求得,>0.2为选择性差,<0.1为选择性好,尿中白蛋白/球蛋白>5时为选择性蛋白尿。
61、80%饱和硫酸铵可沉淀其它蛋白而不能沉淀肌红蛋白可用来签别。
62、管型的基质蛋白为T—H蛋白。远端肾小管病变定位标志物。
T-H蛋白可沉着于肾间质并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
63、颗粒管型——肾脏实质性病变;红细胞管型——肾静脉血栓;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为肾移植排异反应的可靠指标之一;
肾上皮细胞管型与白细胞管型鉴别:加酸法呈现细胞核;酯酶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
64、机体每次进餐后,尿液的pH呈一过性增高,称之为碱潮。
65、蛋白尿:尿液中蛋白质>150mg/24h或>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
尿蛋白定量>3.5g/24h时,称为肾病性蛋白尿,最典型的病例是肾病综合征
66、磺基水杨酸法——干化学法检查尿蛋白的参考方法
67、尿PH(甲基红或溴麝香草酚),尿比密(多聚电解质:甲乙烯酸马来酐),尿蛋白(溴酚蓝),尿糖(色原:碘化钾,邻甲联苯胺),尿酮体(亚硝基铁氰化钠),尿胆红素(2,4二氯苯胺重氮盐),尿胆原(二甲氨基甲醛),尿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砷酸和1234四羟基对苯喹啉3酚),尿白细胞(吲哚酚酯),尿血红蛋白(过氧化氢茴香素或过氧化氢烯钴和色原),尿维C(中性红,缓冲剂,二氯酚靛酚钠)。
68、维生素C对尿糖测定的影响:尿液在低葡萄糖浓度(14mmol/L)时,维生素C与试带中的试剂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使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反应,而班氏法产生假阳性的结果。
69、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俗称尿三胆;胆红素、尿胆原,俗称尿二胆;
70、尿β2-M检测主要用于评估肾脏早期损伤时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
71、hCG是唯一不随胎盘重量增加而分泌增多的胎盘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母血,几乎不进入胎血循环。产后九天或人流25天后HCG恢复正常,产后四天人流十三天后HCG应小于1000,男性尿中HCG增高要考虑睾丸肿瘤。
72、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是肾小管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73、镜检粪便中脂肪小滴大于6个/HP视为脂肪排泄过多。
74、正常粪便中G+球菌与G-杆菌比值约1:10。
75、隐孢子虫是AIDS和儿童腹泄重要病原诊断,且要查到卵囊。
76、正常空腹十二小时后胃液残余量为50ML。
77、脑脊液抽取时:第一管:细菌学检查,第二管:生化免疫学检查,第三管:细胞计数。
78、脑脊液黄变症可分为四种,感染性、黄疸性、淤滞性、梗阻性出血性
79、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4小时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毛玻璃样浑浊。
80、单纯疱疹脑炎时脑脊液中淋巴样细胞中可发现胞质内包涵体。
81、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同时存在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特点。
82、蛋白---细胞分离现象(Froin综合症)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所致梗阻脑脊液的特征。脑脊液同时存在胶样凝固、黄变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
83、髓鞘碱性蛋白(MBP)增高见于多发性硬化症。
84、神经性梅毒检查首选试验是:密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TA—ABC)。
85、浆膜积液(脑脊液)常规及细胞学检查用EDTA抗凝,生化检查用肝素。
86、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等电点为pH 3~5
87、漏出液以淋巴、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以中性粒、淋巴、嗜酸性细胞为多。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重要几点)
88、关节腔液高度黏稠,其高低与透明质酸的浓度和质量呈正相关。炎性积液的黏稠度减低,关节炎症越严重,积液的黏稠度越低。
89、WH0建议将精子活动力分为4级:①快速前向运动(Ⅲ级:直线运动);②慢或呆滞的前向运动(Ⅱ级:运动缓慢);③非前向运动(Ⅰ级:原地运动);④不动(0级:不活动)。
活动力参考值:WH0规定正常生育者精子活动力:射精后60min内,Ⅲ级精子应>25%;或Ⅲ和Ⅱ级精子的总和>50%。
90、羊水中AFP增高,主要见于开放型神经管畸形
91、胎儿肺成熟度——羊水泡沫试验(振荡试验)
92、如果空腹胃液量大于100ml,BA0大于15mmol/h,MA0大于30mmol/h,且BA0/MA0大于0.6,即可考虑胃泌素瘤。
93、良性病变的上皮细胞形态:增生、再生、化生
94、核异质:主要表现为核增大、形态异常、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均、核膜增厚、核染色较深,胞质尚正常。核异质细胞是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过渡型细胞,根据核异质细胞形态改变程度,可分为轻度核异质和重度核异质。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