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已远销海外,进入了德、法、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市场;但在国内,国产产品却难见踪影。我国正在使用的高端医疗器械中,85%的检验仪器、80%的CT、90%的超声波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是外国品牌。
苏州凯迪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钢表示,我们的心脏导管已获得FDA的批准,进入美国市场;甚至,我们的产品还进入了德国的医疗保险,可以在当地医保报销。尽管如此,但要想进入国内市场却很难。
规模小,低端化,拖累行业整体形象
一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小规模居多且布局散乱。很多大医院在采购高端医疗器械的招标书上,都明确表明不买国产器械。医院普遍认为国内产品质量不佳,担心在使用中会出故障,因此,即便是好的高端产品也受了拖累。
据《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17000余家,90%是年收入在两千万元以内的中小型企业。事实上,很多小企业的主打产品,不过是一次性注射器这样的低端产品。这些小企业,不仅生产技术含量较低,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安全有效性更是大问题。
"美国最大的40家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值占全球医疗器械产值的20%,而我国所有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值只占约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赵毅新分析说,企业个体规模小,则研发投入少,质量差异甚大。
参差不齐的质量水平直接导致不理想的使用体验,进而形成了对国产医疗器械的不信任。尽管近几年,部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水准,但先入为主的观念依然挥之不去。《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明确指出,"由于国内医疗机构长期偏重于使用进口设备以及招标监管不严等,部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遭受歧视,难以拓展国内市场。"
缺乏清晰和长期的推广和营销规划
与国际品牌相比,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产品推广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规划。近年来,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的主要是单一产品,而现代医疗诊断最需要的,是成系统的解决方案,单一产品很难推广。
国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则对其高端设备,有着清晰和长期的推广和营销规划,尤其看重"未来的医生"群体。
据记者了解,目前,很多国外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经把产品推广渗入国内医学院校,通过捐助、合作等多种形式,把自己的产品作为教学时师生使用的"教材"或"道具",使那些"未来的医生"在学生时代即对其产生心理上的信赖。
在校园之外,有的企业会为医院实习生提供培训机会,培训过程中自然会与其产品有"接触"。还有些企业,更是针对其器械而开发相关手术术式或技术,使相关手术只能通过他们的高端器械才能完成。这些"深谋远虑"的营销,使得医生对其器械形成依赖。
"在做医生之前产生信赖,在做医生之后形成依赖",这样的营销方式,铸就了国外品牌的竞争性优势。然而,这样的营销却不是所有企业想做就能做到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小而散的国内企业,更是不可企及。
苏州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陈建民表示,他们将对苏州当地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引导,对一些产品比较好,但推销能力差的企业,进行收购兼并,促进企业优化资源。据食药监总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国产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兼并整合,以提高整个行业的研发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