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在巩固前期改革成果、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增强定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度创新和重点突破,推动医改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和综合推进,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规划》提出,要在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坚持居民自愿、基层首诊、政策引导、创新机制,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三是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筹资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高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支付的精准性。四是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实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建设符合国情的国家药物政策体系,理顺药品价格,保障药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供应充分。五是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深化医药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构建多元化的监管体系,强化全行业综合监管,引导规范第三方评价和行业自律。
《规划》要求,要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评价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强化组织领导,强调责任落实,注重改革探索,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国际合作,加强督查评估和宣传引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医药卫生企业解读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规划》同时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行债券和开展并购,鼓励引导风险投资。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的医药行业存在小、散、缺乏规划,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所以产业的整合和重组势在必行。如何能在整合中抓住机遇,领先起跑至为关键。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要依托资本市场的力量。同时,通过上市等途径还能让企业在资源整合、并购重组中占据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医药产业是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这是目前很多投资者看好医药行业的主要原因。而资本力量的介入,对于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甚至整个医药市场的格局,也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有业内人士,2016年-2017年对于整个医疗、医药行业来说,是一个变革之年。医药、医疗这几年生态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正在影响和困扰着整个行业,也迫使行业在思考该如何变革。同时,资本正大量涌入,行业正孕育着变革与爆发。
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资本市场与创新活动的紧密结合是创新成功的核心条件之一。目前中国医药创新与资本市场尚需进一步结合。我国现在有大批医药创新项目需要资金支持,而投资界同样在寻找有希望的可投项目,要在医药创新和投资机构之间搭建平台和桥梁,鼓励和推动社会资本与医药创新紧密合作。
此外,昨日印发的规划提出,持续开展健康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扩大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规模,优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健全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健康产业投入,探索无形资产质押和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发展健康消费信贷。
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推动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形成1家年销售额超过5000亿元的超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批发市场总额的90%以上。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