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信息
发表时间: 发表于《Interdisciplinary Medicine》期刊,2024年6月14号发表,卷号为3,无明确期号标注,文章编号为INMD.20230056,DOI为 10.1002/INMD.20230056。
第一作者:Heying Xie,
单位为:上海市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检验诊断科
通讯作者:刘善荣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单位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诊断科。
通讯作者简介:刘善荣,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诊断科主任。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分子诊断学组副组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届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协会副会长。先后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获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贡献奖,全国实验医学杰出青年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关键词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临床检验医学)
文章二维码是:
引文格式为:H. Xie, Y. Jia, S. Liu, Interdiscip. Med. 2024, 2, e20230056. https://doi.org/10.1002/INMD.20230056
文章解读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而临床检验医学作为为临床诊断提供关键实验室检测结果(如免疫检测、血液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等)的学科,正面临传统检测模式的局限 —— 临床医生常聚焦于个别检测参数,忽略参数间关联,导致大量数据未被充分利用,且传统统计方法难以处理海量复杂的临床检验数据,无法充分挖掘其诊断潜力。在此背景下,将AI与临床检验医学结合成为趋势,AI凭借高效分析处理复杂数据集的能力,有望推动临床检验在质量、自动化及诊断准确性上的提升,同时助力个性化精准医疗发展,为解决传统检测难以精准诊断的问题提供新路径。
二、本综述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或概念
核心问题:系统梳理AI在临床检验医学中的应用进展,明确AI在该领域的具体实施场景、成效,同时分析AI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为 AI 更好地整合到临床检验医学提供全面参考。
核心概念:
人工智能(AI):包含机器学习(ML)与非机器学习,ML又分为深度学习(DL)和非深度学习,可自主学习数据模式并执行检测、分类等任务,在临床检验中用于数据管理、检测任务优化、质量控制(QC)及疾病诊断等。
临床检验医学(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通过各类实验室检测手段(如血液常规、尿液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等)获取数据,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的学科,是AI应用的核心场景。
Clinlabomics(临床检验组学):融合临床检验医学与AI,从临床检验数据集中提取大量特征数据,以挖掘更多临床价值的创新概念。
三、结论与意义
结论:AI整合到临床检验检测中,能显著推动个性化精准医疗发展,提升诊断准确性,尤其对传统实验室检测系统难以精准诊断的患者有益;AI在临床检验医学的患者数据管理、检测任务执行、质量控制及疾病诊断(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肝病、COVID-19等)中均展现出良好成效,可提高检测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意义:
理论意义:系统综述AI在临床检验医学的应用,明确相关概念与技术框架,为后续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
实践意义:为临床检验实验室引入AI技术提供具体参考(如不同AI 模型的适用场景),助力实验室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检测质量;同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工具,改善患者诊疗效果,降低医疗负担。
四、挑战与未来机遇
挑战:
技术与认知层面:医疗从业者(如医生、实验室管理者)对 AI 算法了解有限,存在认知壁垒;AI模型存在 “黑箱” 问题,数据可及性差、模型设计细节不公开,影响信任度;部分AI模型性能受数据质量、数量影响,易出现拟合不足等问题。
数据与标准层面:不同临床中心数据收集、检测平台存在差异(如条码尺寸、试剂配方不同),缺乏开放数据接口与共享系统,形成 “数据孤岛”;数据格式不统一,增加AI分析难度。
伦理与管理层面:AI应用涉及责任划分、患者隐私保护等伦理问题;缺乏统一的AI系统指南,数据收集与分析流程不规范,制约AI推广。
未来机遇:
技术融合:AI与第五代无线系统(5G)结合,可实现临床检验自动化系统的远程管理,促进检验结果的互联互认;云技术助力构建开放协作的实验室大数据系统,支撑全国性检验数据交换与新型诊断模型开发。
应用拓展:AI可纳入传统检测中无异常的参数进行诊断分析,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全面性;在慢性疾病管理、早期疾病预测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可进一步挖掘。
五、未来研究优先方向
AI 模型优化:针对现有模型 “黑箱” 问题,研发可解释性更强的 AI 算法;优化模型对不同来源、格式数据的适应性,解决 “数据孤岛” 导致的模型泛化能力不足问题。
数据体系建设:推动建立统一的临床检验数据标准与共享机制,规范数据收集、存储与传输流程;构建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检验数据库,为 AI 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
临床落地与伦理规范:开展更多AI在临床检验中的前瞻性研究,验证其长期临床价值;制定明确的AI应用伦理准则与责任划分机制,平衡隐私保护与技术透明度,提升医疗从业者与患者对 AI 的信任度。
跨学科协作:加强计算机科学、临床检验医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合作,推动AI技术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开发更贴合实际应用场景的AI工具。
六、总结
该综述围绕AI在临床检验医学的整合展开,首先阐述研究背景,指出传统临床检验的局限与AI应用的必要性;接着明确核心问题与概念,界定AI在该领域的应用范畴;随后从患者数据管理、临床检验任务、质量控制、疾病诊断四个维度,详细梳理AI的应用进展与成效;进而分析AI应用面临的技术、数据、伦理等挑战,并提出与5G、云技术融合等未来机遇;最后给出模型优化、数据体系建设等未来研究优先方向。整体而言,综述全面呈现了AI在临床检验医学的 “现状 - 挑战 - 未来”,强调AI对推动个性化精准医疗、提升诊断质量的重要作用,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