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健康管理与促进于一体的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连续6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考核A+,是江西省唯一入围STEM值全国百强的医疗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中心为江西省首家通过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认可的医学实验室,以“聚焦检验,赋能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智能化升级和精益管理,打造高质量检验重点专科,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普惠、温暖的检验服务。
一、检以求真:以高质量检测驱动精益流程再造
生化免疫检测是检验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需同时处理急诊、门诊和住院三种标本。面对流程复杂、标本量大、时效要求高等多重挑战,检验中心生化免疫组正是以“实现高质量检测与高效率响应”为核心驱动力,引入了“RIE”(精益快速改善)项目。通过对流程的深度剖析,精准识别出23个潜在问题点,并以此为基础,实施了质量与效率的全面升级。此次优化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流程瓶颈,将急诊标准标辐射至全流程,带动整体效能飞跃。
1. 时间与质量:急诊优先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急诊标本的优先和质量,检验中心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急查通道改造:改造住院部分拣机急查通道,提升分拣准确率,将急查标本的前处理时间缩短1/3。
◆离心分区处理:明确离心规则,将急查标本通过线下专属离心机处理,确保不与常规标本冲突;同时门诊标本采用双机并行处理,住院标本使用单机专项处理,实现分区清晰、责任到人。
急查
标本离心区
住院部分
标本离心区
自免岗
标本离心区
◆可视化管理:增设清晰的可视化标识,标注标本类型和去向,有效减少流转延误。
◆时效监控:LIS系统智能超时报警(90分钟未上机)和蓝牙音响报警。
2. 全面升级:应对标本高峰、质量飞跃与降本增效
在保障检测质量的基础上,检验中心同步推进整体流程优化,以满足大样本量检测需求。
(1)整体效率与质量提升:
◆流水线升级: 中心对生化免疫流水线进行了整体升级,引入了智能化分拣与高效传输轨道,成功减少了 70%的人工操作环节,推动标本处理从过去的“标本等仪器",转变为高效的“仪器等标本",实现“急诊优先、常规分流"的动态分级处理机制。
◆低温离心升级:使用流水线低温离心机,通过精准控温与稳定运行,将离心质量合格率提升至100%,解决了既往每日10~20例因离心不达标需重新操作的情况。
◆时效监控:创新引入 “20分钟计时器” 机制,确保门诊标本及时上线。
◆成果:检验总周转时间(TAT)优化了25.4分钟,常规项目检测效率提升超50%。
(2)创新减负与成本控制:
通过平台合并及引入精准分杯系统,优化采血流程,成功实现生免组日均少处理647管样本。
◆统计一年数据,成果显著:
●累计减少采血达 201,934 管,减少 807,736 mL 的血液。
●直接节省采血管费用 94,908.98 元。
●极大降低了患者对于“检验性贫血”心理负担。
●同时节省护士采血时间约 280小时/年。
二、验以求实:数字化质控与多院区同质化管理
质量控制是检验中心的生命线,多院区协同保障了服务质量的一致性。
1. 智慧赋能:全流程数字化质控
检验中心构建了智能化全流程质控体系,实现了操作模式从人工干预转向自动化运行,监管维度从单点控制拓展至全流程覆盖,质控人力成本降低65%:
◆自动化质控:每日5:30生免流水线CCM自动启动标准化质控流程,缩短预处理时间45分钟以上。
◆智能审核:创新引入自动审核系统,审核速度从人工5~10秒/报告提升至0.8秒/报告,使50%~60%常规报告实现自动签发。
◆实时预警:实施Smart QC智慧实时质控管理系统,利用日常患者样本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将质量控制焦点从事后检查推向预防。
◆全流程监管:智汇视屏实时汇集7大类别运维大数据,对TAT超时、血清质量、危急值等关键KPI进行实时呈现。
2. 标准统一:多院区协同发展
为实现检验结果质量与管理同质化,检验中心在两院区统一部署相同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并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操作流程(SOP)与质控标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人员轮转,新增保障重点时段(17:30-21:00)的人员配置,确保夜间急诊与危急值报告,真正实现“技术共享、质控同步、人才互动”。
结语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中心通过一系列智慧化升级与精益管理实践,成功以“数据+智能”双轮驱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范式。未来,检验中心将持续深化智能化建设,更好地承载江西人民对优质医疗服务的期待。检验中心将以“检以求真,验以求实”的核心宗旨,传承红色基因中蕴含的为民初心,以精准、高效、温暖的检验服务,保障人民健康,为江西省构建优质医疗“四区四高地”的宏伟蓝图贡献坚实的“检验力量”。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