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83650937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血栓与止血技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更新时间:2025/7/8 15:06:11 浏览次数:234

2025年7月3日,由上海张江普汇转化医学研究院主办的“凝新智检·稳驭精准”血栓与止血技术研讨会在沪成功召开。


会议聚焦凝血诊断质量控制与凝血智慧化发展核心议题,主要内容涵盖:杨军教授解读异常凝血结果,解决报告疑难问题;张鸽博士阐明分析前样本性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房玮女士分享全科室数智互通实践,优化TAT与复测率;董争华先生介绍凝血自动审核系统,借助逻辑链与AI图像识别提升通过率。现场气氛热烈,有力促进临床检验深度融合,驱动精准诊疗新时代。

图片图片


会议现场



图片

图片


核心成果深度聚焦


1. 凝血质量保障:破解异常结果迷云

杨军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案例解读为我们拨开迷雾见月明。

通过对于多个临床真实案例的解读,分析了多种可能会造成PT/INR、APTT、Fib、AT异常结果的病因,帮助与会嘉宾更好的学习了解到,对于异常结果不仅需要考虑到假阳性的可能,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基因、临床症状、伴随疾病、药物治疗史等综合考虑,并给到临床合适的建议。


图片

图片

杨军 教授


张鸽博士(四川大学华西第二院)从分析前角度来看凝血功能检测中的问题。

揭示 HCT异常是凝血偏差隐形推手:HCT>55% 可能对于检测结果有较大影响。

优秀的静脉穿刺技术是保证检验前质量的关键因素—避免反复穿刺,组织的过度损伤。

合理的采血器具和应用方式能够有效的替身检验前质量—避免提前的凝血激活。

异常样本的让步接收或拒收条件复杂,需要谨慎对待。


图片

图片

张鸽 博士


2. 凝血智能实践:效率与精准双飞跃

房玮 女士(山西省人民医院) 打造全科室数智互通,生化免疫、凝血的双自动化、智能化实验室。实现了凝血样本从签收、到离心、血浆质量检测、血浆容量检测、到样本分类开盖,再到运输至分析仪检测的分析前,分析中全流程自动化建设。

设备互联:凝血+生化免疫全自动化,TAT明显优化。

样本复测率:选择线性范围更宽的D-Dimmer试剂,降低了样本的稀释复查率。


图片

图片

房玮 女士


董争华先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 基于图像识别的凝血自动审核系统。

AI图像识别:前处理cobas p 612激光+深度学习,HCT溶血/脂血/黄疸的血浆样本,图片判别正确率综合超过90%。

超过61条规则:逻辑链(如D-二聚体≥7.2+FDP≥4→自动拦截提示血栓性疾病、纤溶亢进、骨折等)、DeltaCheck(PT、INR 14天内>30%预警)、标本性状图像判断、HCT血细胞压积判断,更好的优化自动审核方案,日常凝血样本自动审核通过率至76.19%。


图片图片

董争华老师


3. 下午的会议由李显明先生、周湘粤先生和王云龙先生分别带来了“基于患者数据实时质控智慧管理系统”、“凝血凝固曲线及凝固法常见报警分享”、“凝血报警信息解读”话题,为诊断结果保驾护航。


图片

李显明 先生

图片

周湘粤 先生

图片

王云龙 先生


本次会议不仅是经验与技术的分享,更是临床与检验的深度结合。当驱动数据转化为临床决策,当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操作SOP,我们终于看见「精准」不再停留于仪器参数,而成为改善患者结局的真正力量。期待各位同仁共推中国血栓诊断迈入 “精准可控、数智互联” 的新时代。


图片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2209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