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74705453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北京卫健委:2025基层卫生工作计划!区级医联体覆盖率将达50%

更新时间:2025/2/18 10:56:06 浏览次数:109

2025年2月12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召开2024年度首都卫生健康工作成效媒体沟通会。大会回顾了2024年工作成效,并介绍了2025年北京市在基层卫生领域的重点工作。


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显著提升,2025年,北京市将聚焦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服务提质增效、深化分级诊疗等关键领域,推动卫生健康服务向基层纵深发展。

基层服务能力跃居全国前列,密云经验推广

2024年,北京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交出亮眼答卷,基层卫生健康主要发展指标评价在全国综合评价中位列榜首。其中,作为国家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密云区通过硬件升级、服务创新和智慧赋能,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的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全国县域健康服务提供了“首都经验”。2024年,密云区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全年新建改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947家,配备3万余件设施设备,10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CT设备,实现了基层诊疗硬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在慢病管理方面,2024年9月,北京市推出了《北京市8类慢性病长期处方用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实施至今,北京市实现了长处方服务量同比增长10%,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5%,重点人群签约率超90%。此外,2024年,北京市已有18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316个基层专病特色科室,覆盖13种病种,50%以上村卫生室实现了一体化管理。


智慧医疗赋能基层,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格局

2024年,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智慧医疗赋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创新实施“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项目和完善三级医院对口支援机制,着力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最后一公里”,已完成86个“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建设。这些智慧门诊依托5G网络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与市级三甲医院的实时互联互通,让偏远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为确保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北京市创新建立了“1+N”对口支援模式,组织51家三级医院与远郊区156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通过“传帮带”机制,累计选派200名中医博士生、20余名退休专家驻点服务,开展临床带教、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北京市建立了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监测等智慧医疗系统,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基层与跨区域共享。


2025年,北京市计划新建30个“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推动村卫生室全面一体化管理率达到70%以上。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北京市将重点推进AI辅助诊断系统、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试点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准确率和效率。同时,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远程医疗、智慧药房、健康管理等服务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智能的医疗服务。

深化分级诊疗,紧密型医联体区级覆盖率达到50%

2025年,北京市将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通过号源下沉与服务延伸双轮驱动,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到2025年年底,全市将新建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使区级覆盖率达到50%,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


在号源下沉方面,2025年,北京市创新实施“号源下沉”政策,市属医院全量门诊号源将提前2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放,三级公立医院50%门诊预约号源提前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放,确保患者能够在社区享受优质专家资源。同时,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实现“基层能接得住、上级能转得下”的良性循环。


在服务延伸方面,2025年,北京市将重点推进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制定实施社区医疗服务基本病种清单,明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范围和能力标准,确保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有效诊治。同时,北京市还将强化家庭病床和上门服务管理,建立“一对一”的健康管理机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连续性的健康服务,确保有需求的“老老人”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此外,北京市还将持续巩固慢性病“长处方”政策,进一步减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往返医院的负担。


中医药服务扎根基层,“一老一小”服务实现精准化

2024年,北京市全面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建设,大力构建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市滚动建设了300个社区中医药特色诊区和50个健康文化体验馆,推动中医药服务深度融入基层医疗卫生体系。2025年,北京市计划再建200个社区中医药特色诊区,重点推广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同时,创新探索“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建设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等方式,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


在“一老一小”精准服务方面,2025年,北京市将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针对老年群体,北京市将在全市建设不少于20家社区记忆门诊,为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同时,将完善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转型为安宁疗护中心、老年护理中心,进一步构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全链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在托育服务方面,北京市将实现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元化的托育模式,满足“小小孩”家庭的差异化需求,为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2209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