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广东省第二届优秀医药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在广州盛大举办。此次大会上,40项广东省第二批优秀医药成果精彩亮相,其中12项优秀成果成功与企业达成合作转化意向并完成签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谢标记诊断技术》在众多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广东省优秀医药成果奖,并与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卢洪洲教授团队发展的结核分枝杆菌的单细菌荧光代谢标记探针(SCMLP-TB)技术,通过独特的结核分枝杆菌糖脂代谢合成策略,能够高效精准地将探针锚定在细菌菌壁上,从而实现对活菌的特异标记和快速诊断。结核病传统的诊断手段,如影像学诊断、细菌学诊断、分子诊断以及免疫学诊断等,普遍存在灵敏度欠佳、操作步骤繁琐等问题,导致漏诊与误诊现象频发,严重影响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卢洪洲教授团队的这项新技术,打破了这些局限,为结核病诊断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这项技术对于印度、印尼、中国、南亚、非洲等结核高负担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开展快速大规模筛查工作,助力全球结核防控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卢洪洲教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开设的结核病疑难诊治门诊中,运用该技术为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规检测难以确诊的患者进行即时诊断。
据悉,《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谢标记诊断技术》从探针设计、基础研究到临床验证,历经了3年多的研发。如今获奖并成功签约,团队力争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上市,未来还计划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级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广泛推广,致力于实现疾病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让更多患者受益。相信在卢洪洲教授团队的努力下,这一成果将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结核病防控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卢洪洲 教授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内科学、公共卫生管理与护理学博士生导师;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深圳市首届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上海领军人才;《智能实验医学(英文)》(《iLABMED》)主编;曾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助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2021-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及《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学术任职:
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传染病临床诊治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国际流感和呼吸道病毒感染学会(ISIRV)抗病毒小组(AVG)委员;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建委艾滋病、流感、埃博拉病毒病、感染病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国家新冠病毒病救治专家组与境外抗疫专家组后方支持团队成员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合并结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结核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传染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微生态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
科研成果: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项,包括1项重大项目 ),美国盖茨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59项科研课题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各类论文500余篇,其中在SCI引用杂志包括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 Microb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论著360篇,已主编专业参考书15部
获奖情况:
获法国国家科学院“夏邦克-杜博赛”奖(2020)、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上海卫生系统“银蛇奖”;上海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 ,获专利15项;2022年获“人民名医•卓越建树”奖。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