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致使血糖长期异常升高,有 1 型糖尿病(多因自身免疫破坏胰腺 β 细胞致胰岛素缺乏,常于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有典型 “三多一少” 症状)、2 型糖尿病(由胰岛素抵抗和相对分泌不足引发,多见于成年人且发病隐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中晚期因胎盘激素等因素致胰岛素需求增加而发病)等类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极为严峻的健康问题,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深受困扰。
11 月 14 日是第 18 个世界糖尿病日,其主题是 “糖尿病与幸福感”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护理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
超重或肥胖评估
推荐意见:临床上可从体重和体脂两种不同维度对超重或肥胖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此外,还可结合代谢异常程度或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1C)
推荐意见:体重指数(BMI)是目前国际上通用肥胖程度评估指标,但 BMI 不能反映身体脂肪分布。临床上可采用腰围、腰臀比这些间接指标评估腹型肥胖(1D)
推荐意见 :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VFA)和异位脂肪均可反映体脂情况。VFA是腹型肥胖诊断的金标准,但测量方法相对复杂(2D)
推荐意见 :中国人群超重或肥胖的诊断:BMI≥24.0 kg/m2 可诊断为超重,BMI≥28.0 kg/m2可诊断为肥胖;腰围≥85 cm(男性)或80 cm(女性)可诊断为超重,腰围≥90 cm(男性)或85 cm(女性)可诊断为肥胖(1C)
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的流行病学
推荐意见: 超重或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人群,且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中,超过60%的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1B)
推荐意见:中国人群更易形成腹型肥胖,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近 40% 存在腹型肥胖(1B)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获益
推荐意见:超重或肥胖 T2DM 患者减重可带来诸多获益,如改善代谢、实现糖尿病缓解、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并且体重减少越多,获益越大(1A)
推荐意见:体重减轻的同时,还需关注体重控制的长期稳定性,以实现持续获益(2A)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目标
推荐意见:超重或肥胖 T2DM 患者,建议至少减重5%以上,以实现血糖、血压、血脂方面的获益,更大幅度减重(如 10%、15%)可实现更多获益。建议结合患者的BMI进行个体化减重目标的设定(1C)
推荐意见:建议大多数超重或肥胖 T2DM 患者可以考虑以 BMI<24.0 kg/m2作为体重管理的参考目标;部分特殊人群(如老年 T2DM 患者)可适当放宽BMI控制目标(2D)
推荐意见:腰围、腰臀比、体脂率、VFA 等指标的控制目标尚缺乏明确推荐,可考虑结合诊断标准进行设置(2D)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策略
推荐意见:建议对 T2DM 患者进行分层管理,结合患者 BMI、是否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等情况,进行生活方式调整,使用具有体重获益的降糖药物或代谢手术进行体重管理(1C)
推荐意见:生活方式干预是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体重管理的基础,应贯穿体重管理全程(1C)
推荐意见:超重或肥胖 T2DM 患者推荐使用具有强效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物(1B)
推荐意见:超重或肥胖 T2DM 患者实现减重目标后,需进行长期体重管理,以减少体重反弹(1D)
糖尿病患者进行体重管理的注意事项
推荐意见:需根据孕前BMI确定孕期体重增加的目标,并定期监测,以保证妊娠期体重的合理增长(1C)
推荐意见:所有 1型糖尿病患者均需控制并维持理想体重。严重超重或肥胖患者应调整生活方式以减少体重的过度增加(1C)
推荐意见:对于低体重患者,应分析体重过低的原因并予以纠正、调整生活方式或降糖药物,以减少低体重带来的不良影响(2D)
下滑查看专家共识详细内容: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