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在《时事报告》2024/09刊发标题为《做好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文章,强调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健全机制,强化协同,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这项制度设计,是对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就医秩序的深刻调整,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强决心。
紧密型医联体是指通过建立一定区域内部分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双向转诊机制和激励约束相容的共享机制,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协同共享,实现医疗机构间服务和管理一体化运作,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为人民群众就近就便就医提供更加公平可及、多层次、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如一些地方整合县域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捆绑医保资金、财政投入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等,建立“总额预付、结余留用”的机制,促进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一些地方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在医联体内打造影像诊断、心电诊断、检查检验、区域审方、共享中药房等服务共享中心,推进“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将辖区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连成一张网,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思想引领,基础扎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强调抓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我们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统筹各类资源为基层服务,实施“千县工程”提升县级医院水平,支持超过1200多家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组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496家县级医院,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市县并向乡镇延伸,在县域内打造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中心,历史性消除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历史性将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编制管理。截至2023年底,92%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超过82%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了“优质服务基层行”能力标准。这些都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能力基础。在推进上述工作的同时,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全国陆续建成各种形式的医联(共)体1.8万余个,县域紧密型医联体从828个县试点起步到全国全面推开,城市紧密型医联体从81个城市试点到更大范围推进。
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升级,以及老龄化程度加深带来的长期慢性病防治需求不断提高,必须更好更快地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在提升就近就便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水平的同时,推动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推下沉、健机制、强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到“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这为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推动人员下沉。量化下沉要求,在城市,推动城市二级以上医院,每院选派至少3名医务人员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每周派驻不少于3个工作日;在县域,组织城市二级医院和县医院,选派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分梯次到乡镇卫生院,保证每个乡镇卫生院都至少有1名医生派驻,派驻的周期原则上不少于半年。乡镇卫生院对医疗服务需求比较大的行政村,适当增加派驻力量;城市三级医院要到县、乡定期开展巡回医疗,县医院到乡、村定期开展巡回医疗,乡镇卫生院负责到村开展巡诊服务。
同时,细化下沉任务。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院要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互联网诊疗服务,将门诊号源和住院的床位向基层下沉,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区域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派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下沉人员要加强技术、管理等方面指导,明确出诊、带教、开展培训等工作职责。上级医院要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基础和人民群众需求,通过常态化建立一体化联合门诊、联合病房、专家工作室等方式,针对性加强全科、儿科、口腔科、中医科、康复科、老年病科等科室建设。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完善监测评价体系,要将医院下沉人员的数量、工作时间、学科建设等纳入考核,考核结果与派出医院的绩效考核、评审评价和目标责任制等相关联。二是对于常驻基层的医生,派出医院要保障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不变,职称晋升时认可其派驻支援和巡回医疗作为基层工作经历并不受工作量的考核限制,同时在职业发展、教育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对其实行优惠待遇。
关键要管理协同。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推进机制,完善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加强财政投入、医保、价格、薪酬等政策协同。落实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单位主体责任,做好“五个统筹”,包括实行人员统筹,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要;收入分配统筹,平衡医联体成员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合理调控人员收入差距;药品检验资源统筹,以“中心药房”等形式畅通基层机构与上级医院用药衔接,实现区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信息联通统筹,加强医联体成员单位间数据互通共享和业务协同,畅通上下转诊渠道。
在广泛试点和经验总结基础上,力争到2027年底基本实现县域紧密型医联体县市全覆盖,基本实现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各区级全覆盖,推动缩小城乡卫生健康服务差距,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
(作者雷海潮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