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高强教授团队在《科学》和《细胞》杂志上发表两项研究成果 采访对象供图
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高强教授指出,B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体液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相关研究不足,其在临床应用上的进一步拓展受到了限制。与此同时,中性粒细胞作为人体天然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广泛参与人体免疫的各个重要环节。但鉴于其半衰期短且细胞脆弱,目前鲜有相关大规模系统研究,这使得中性粒细胞成为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争议焦点。此次研究的重要发现不仅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更为提高免疫治疗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关键线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医学进步和守护人民健康。近年来,中山医院提出高质量创新、源头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四大创新模式,以及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中山科创十条”,为医疗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医院瞄准诊疗技术、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四大方向“卡脖子”和“临门一脚”的难题集中科研攻关,并通过医工交叉合作,持续推动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十年间,医院申请专利3000余项,1600余项获得授权,370余项实现转化,签约金额超1.78亿元。在刚刚发布的《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100强》榜单中,中山医院位列全国第三,并获得五星医院的殊荣。
目前,中山医院正积极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并致力于打造引领全国医学领域的研发攻关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临床诊疗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中西医协同创新中心等“七大功能中心”。医院在建的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工程,将设立500张研究型床位,聚焦前沿领域,打造临床研究和创新转化基地。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则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将借助5G+AI技术,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智能化研究型院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表示,上海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心城市,汇聚了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对国际前沿科技动态保持着高度敏锐性。在这样的创新沃土与氛围中,中山医院已成功构建了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的“中山模式”和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手段,进一步提升医院在解决复杂疑难病症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樊院士认为,生物医药是科创重要领域,中山医院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规划布局,医院已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未来十年创新成果的“井喷式”发展。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