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如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免疫抑制宿主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等,其临床表现多样,感染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致病性感染和定植的鉴别困难,加之不断增长的微生物耐药性,加重了患者感染性疾病精准和有效治疗的难度。近年来PCR技术、以症候群为基础的多靶标检测,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发展,大幅提升了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快速、准确诊断能力。为了规范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实践,今年国内专家陆续整理发布《下呼吸道感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报告临床解读路径专家共识》、《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在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下呼吸道感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报告
临床解读路径专家共识
1、适用的疑似LRTI临床场景:
“(1)免疫抑制宿主疑似发生LRTI且临床表现提示非CAP常见病原微生物所致者。(2)LRTI患者发病初期即出现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感染性休克、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危及生命的状况时;LRTI经规范经验性抗感染治疗48~72h后,感染症状仍持续加重或影像学快速进展者。(3)聚集性发病疑似具有传染性、但无法明确病原体的LRTI;有特殊病史且经验性治疗无效,病情较为严重的LRTI;临床考虑特殊病原体(如钩端螺旋体、嗜肺军团菌、鹦鹉热衣原体等)感染且病势迅疾或迁延者,常规培养困难或所在医疗机构无法提供可靠的传统检测方案时。(4)患者有LRTI症状或影像表现,经规范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吸收延迟、病程迁延,需鉴别是否由非感染性疾病所致,可以在常规病原微生物检测、感染生物标志物、病理等相关检查同时送检mNGS以帮助鉴别诊断。”
2、不建议的LRTI临床场景:
“(1)免疫功能健全宿主罹患LRTI,经过规范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病情已好转。(2)已通过其他方法获得病原学结果,与临床特点相符,或针对性治疗有效。”
3、标本选择、采集和运送规范
及质量评估方面:
根据LRTI特点选择mNGS送检标本类型(如下),主要为痰(含诱导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和各种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标本等,采集时尽量避免污染,由专业医护人员按照规范采集方法和送检流程处理。
此外,RNA病毒引起的LRTI建议首选PCR检测或相应的抗原检测,当地医疗机构无相应检测能力或PCR检测阴性但依然高度怀疑时,可在送检mNGS DNA测序的同时进行RNA测序,包括RNA病毒感染流行季节,LRTI合并免疫抑制宿主、发热伴严重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肝肾功能损害、急性神经系统症状等。
4、检测报告内容及解读方面:
mNGS检测报告应包含:标准化后的微生物特异性读长(reads)数/序列数、标准化中英文名称、相对丰度、阈值、基因组覆盖度图。可选内容如:相应部位病原微生物列表、微生物序列与人源核酸序列的比值、测得总序列数、质量合格序列数、可比对至微生物数据库序列数、测序质控图、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等。可区分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特殊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5大类,分别展示。
检测报告应用于LRTI诊断时,需注意分析报告质量,判断结果可信程度,并对mNGS检测出的微生物进行分级,根据临床特征、综合进行临床决策(如下图),慎重对待mNGS阴性结果临床决策,按需组织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回顾性分析总结。mNGS报告解读中出现多种病原微生物、低reads数微生物,以及针对不同标本类型,可根据共识规范指导具体分析。另外,受限于序列读长和测序深度等影响,mNGS中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应谨慎解读。
总之,当前mNGS可作为LRTI常规临床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补充,但需遵循标准规范的样本采集、数据分析和临床解读流程,合理用于LRTI临床实践。通过mNGS临床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积累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促进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断应用标准化,专业化。
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在成人医院
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为了促进和规范mNGS在医院HAP诊疗中的合理应用,促进病原体的诊断、正确判读检测结果,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部分重症医学、呼吸病学、检验医学、急诊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研讨并制定15点共识。
共识1: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最好采集BALF或者气道抽吸物。
共识2:建议HAP患者如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严重或病情危重时,且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微生物培养送检的同时开展mNGS检测。
共识3:在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RNA病毒流行期间,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首选DNA和RNA检测项目。
共识4: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要求相关实验室测序数据量至少保证10M以上。
共识5: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临床检测报告中要体现内参和对照品的检测合格性。
共识6: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检测结果要结合基础疾病史、临床其他检测结果综合考虑。
共识7: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如检测到多种细菌时,需要考虑混合感染,同时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考虑主要感染源。
共识8: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如检测到毒力基因,需要重点考虑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如检测到耐药基因,避免使用耐药基因对应的抗生素,但可以通过药敏试验对耐药基因进行验证。
共识9: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如患者为严重的粒细胞减少或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继发HAP时,除重点关注一般细菌外,真菌、病毒和胞内菌等机会性感染也需重点关注。
共识10: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如检测到嗜肺军团菌,需要考虑是否存在院内供水污染等情况。
共识11: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如检测到支原体和衣原体,需要考虑是否存在院内污染。
共识12: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如检测到常见的口腔定植菌,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机械通气和误吸等情况。
共识13: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如患者有持续性严重的免疫缺陷症如艾滋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检测到真菌且针对用药无效时,需要结合流行病学情况等考虑真菌耐药的可能。
共识14: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如检测到常见的呼吸道相关病毒时,结合该病毒流行病学情况,同时关注患者是否存在流行病学接触史,参考血清IgM抗体和 IgG 抗体的情况综合考虑。
共识15:建议HAP患者开展mNGS检测时,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可以针对临床可疑的微生物进行PCR验证,同时阴性结果对于排除感染具有较好的阴性预测意义,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测结果综合考虑。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