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国务院第三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全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座谈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刘延东副总理讲话精神报告如下:
一、准确把握城市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形势
自2010年全国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进展和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药品加成逐步取消,财政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得到合理调整。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建立财政补偿机制,使公立医院能自行消化和弥补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破除了"以药补医"体制,形成了收入增长机制。
二是各试点城市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如:浙江省的综合改革,北京市的医事服务费改革,株洲市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以及马鞍山的淡化编制管理等。
三是人民群众享受了改革带来的实惠。所有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次均费用的增幅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患者的自付比例有所降低,各地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但是,通过前几年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国没有一个试点城市能够提供可大面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公立医院不合理的逐利机制没彻底破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存在。有些地方还存在"检查养医"、"耗材养医"的现象,医药费用的上涨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改革的路径、突破口和切入点依然不明确。公立医院改革要改成什么模样并不清晰,改革的顶层设计也需要研究。
三是有的试点城市存在观望、等待态度,实质性改革推进缓慢,面对改革中的困难时避重就轻,调整利益格局时怕冒风险,只注重医院硬件设施建设,仅仅局限于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而在医院内部管理、药品采购、薪酬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方面的力度不够,进展不快,考评监管机制不健全,问责机制缺乏,上下联动不够。
四是改革的综合性不强,政策叠加效应没有释放,"三医联动"局面未能实现,没有完全形成改革的合力。目前,医改已进入关键时期,但后续的政策没有及时跟进,试点城市没有形成可以全面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没有产生可以播撒的"种子"。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出现了问题不是件坏事,恰恰说明公立医院改革在向前推进,推进中才会出现这些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解决不好也可能失败,我们要宽容对待改革中的失败,但我们不能出现颠覆性的错误。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世界性难题,是所有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只有揭示矛盾,正确认识矛盾,才能解决矛盾,改革也才能往前推进。所以,我们既要看到矛盾,更要满怀信心,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二、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
改革到了关键节点,既要靠中央、国务院的顶层设计,又要靠地方的大胆实践。顶层设计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并通过地方实践来检验。
一是充分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改革开放30多年,地方实践积累了不少的成功经验。改革没有退路,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城市要敢于担当,勇当排头兵。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将开展以省为单位的医改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全局问题,以区域突破实现全局创新,特别是要将价格、分配、采购等方面的权限,尽可能的下放到地方和医院。
二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城市公立医院改革错综复杂,系统性强,要在宏观层面,抓紧研究制定综合配套改革政策。国务院医改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药品采购政策,对医保支付制度、社会资本办医、药品形成机制等领域的问题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形成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在改革过程中防止出现简单化和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制定改革方案一定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要增强改革的针对性,不能单兵突进,要形成合力,加大统筹协调力度。
三、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很复杂,不能搞花架子,在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实过程中,要把调查研究放在突出的位置,认真做实、做细、做好,严把改革的质量关、督查关,实现改有所成,形成的经验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下阶段要努力完成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改革的目标和突破口的问题。我们的改革要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这是公益性的根本体现。我们在改革中要弄清楚,改革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关键的改革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对医疗资源的规模、效益如何进行整合和合理配置?如何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如何防止城市医疗资源的无序扩张?医药卫生事业和卫生产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各地都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针对这些问题,要明确改革措施的先后顺序,分清轻重缓急,精准发力。
二是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和其他改革关系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建立有操作性的分级诊疗制度?城市公立医院在分级诊疗中处于什么地位?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的关系?城市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办医的关系?是增量改革还是存量改革?各地要认真研究、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改革新模式。
三是财政投入和改革发展的问题。要实现以上改革目标,资金的可持续性是重要目标。改革究竟需要多少钱?财政能否兜底?对这些我们要做到心里有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社会办医能带来多少投入?在规划布局中占多大比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有多大空间?虚高药价下降的幅度有多大?以上问题,我们都需要认真调查、研究和测算,要确保医保资金不穿底。对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产权改革要特别慎重,要认真测算,做好前瞻性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在调查研究中要发挥一线医务人员和社会智库的作用,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议,形成分析透彻的调查报告。在改革中会遇到很多矛盾,如何分清矛盾的主次和缓急,这就有个策略问题,难度就在这里。我们要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相信一定能找到医改中国式的解决办法。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