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未来医疗器械发展的大势所趋
更新时间:2022/9/11 11:36:41 浏览次数:1946
“近年来,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下,已有不少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在国内设立工厂或研发中心,或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加速新技术、新服务惠及我国患者。”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医疗器械行业委员会秘书长李钧表示。
9月9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恰会)举办主题为“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李钧在该论坛上表示,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优势溢出’效应,在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医疗器械行业委员会秘书长李钧在论坛现场发言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迅速,高水平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支付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体系逐步完善,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冯文猛介绍,近年来,尤其是这两年,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迎来了迅猛的增长,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人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的营收稳步增长,从4千亿到6千亿,复合增长率达到8%,说明产业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在逐步推进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冯文猛认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未来医疗器械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医疗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到新的发展阶段之后,必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视医疗器械全球供应链布局。在新的时期,鼓励更加开放,鼓励更高水平的开放,特别是医疗器械领域,鼓励合作共赢,共同研发一些针对中国和全球健康问题的有效产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在论坛现场发言
李钧谈到,在对外开放合作的过程中,全球领先技术的引入造福了国内患者,同时也推动了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看重技术的创新性及医疗器械的品质,将临床服务和患者需求放在第一位,通过加强与国外的学习合作,真正打造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外资医疗器械在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中,也用高端的服务增值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助力提升本土的医护专业水平。”李钧表示,这些优势的“溢出效应”,最终能够赋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壮大。
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生产厂商直观复星为例,直观复星公司事业事务高级总监袁臻介绍,直观复星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将为中国外科医生提供更多实践创新的机会,将有机会掌握全球领先的机器人辅助手术,并跑甚至领跑全球临床手术前沿;扩大机器人辅助手术在中国的应用,推动我国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达到国际水平,并在未来的行业革新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医疗器械服务提供需顺应新趋势
“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自身变化,要求医疗器械未来发展中结合不同的阶段特点分别回应不同诉求。”冯文猛在论坛中提到,产品创新需要回应市场的需求,健康管理及与之相伴的医疗器械使用快速上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自身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疾病早预防早发现,诊断治疗标准化要求提升,个性化医疗,无创等减少患者治疗负担需求增长,远程诊疗、居家医疗增加,涵盖全生命周期的问题解决、提升医疗体系运转效率要求等。
“院外医疗服务的发展也是慢病管理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随慢病患者数量增长、医疗资源紧张,对于院外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费森尤斯医疗质量法规及政府事务高级总监晋梅举例介绍,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随透析患者人数增长,尽管中国透析中心数量在持续增加,透析床位数的缺口还是越来越大。
“居家血液透析技术在国外已经成熟,企业将结合国际成熟的经验,思考探索社区居家血液透析服务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在后疫情时代,希望居家血液透析技术可以落地推广,造福中国的肾衰患者。”晋梅表示。
“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得益于外资的涌入和积极贡献,在新时期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助力高质量的发展和创新,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措施探索打造新环境下的双赢局面,携手使内外资保持良性发展势头。”冯文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