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社交平台发文,再次解析了猴痘疫情。他表示,猴痘在欧美国家还将继续扩散,并加速向全球蔓延。
此文回顾了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模式并提出:类似于当年艾滋病从欧美国家向全球蔓延的模式,猴痘极有可能由欧美国家占9成以上的男男性行为者或与他们有密切接触关系的人,随着跨国/跨区域流动,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大陆、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省。
原文如下:
猴痘人人易感,为何男同超九成
“易感”是说人体对猴痘病毒没有免疫力。人人易感,是指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接触到猴痘病毒,都有可能感染。但在实际上,接种过预防天花疫苗的人,对猴痘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即此前出生的人接种过预防天花疫苗,便会对猴痘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而1980年后出生的人,不再接种天花疫苗,所以普遍对猴痘易感。
但是人人易感,不等于说每个人接触到猴痘病毒的机会、受到猴痘病毒感染的威助是相同的。易感的人,如果接触不到猴痘病毒,或者说采取了预防措施,防止接触到猴痘病毒,也是不会感染的。
“超9成”是说该类感染者占猴痘感染者总数的比例,它反映了易感性和接触猴痘病毒的机会两个因素。
男男性行为者在欧美国家的猴痘病例中占比高,主要是这部分人在社会上特别活跃,好与人交往,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猴痘病毒。因此,他们感染的风险更大。
猴痘将以类似于艾滋病的流行模式向全球蔓延
传染病疫情的流行模式,是指某种传染病的蔓延扩散方式,虽然与该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或传播方式相关,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所谓的“流行模式”是指疫情跨越不同人群间的传播过程。
再反观艾滋病的传染史。艾滋病流行早期,最早受到伤害的是男男性行为者、吸毒者,还有血友病人。在认识到艾滋病经血液、性和母婴传播后,便加强了血液安全措施,血友病人基本就杜绝了感染风险。随后,艾滋病传播到卖淫妇女,再传染给她们的客人,然后再由客人带回千家万户的普通家庭,从而造成全社会蔓延。
回顾我国艾滋病流行模式,第1例是1985年美国来华旅行的男同性恋;紧接着发现4名血友病人在采用了进口血制品后,也被感染上艾滋病毒;1989年,发现在吸毒人群当中,也出现了艾滋病,并逐渐向全国吸毒人群蔓延,且缓慢传染给配偶、卖淫妇女及嫖客;2005年男男性行为人群出现艾滋病疫情,随后艾滋病患者数快速上升。上世纪90年代初,吸毒者感染占我国年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的9成以上;到2021年,吸毒感染者仅占1%,而性传播则上升到97.9%,其中,异性占比71.4%,男男同性占比26.5%。
类似于当前欧美国家的流行模式,猴痘可能会先在男男性行为者人群中传播流行,再逐渐向一般人群蔓延扩散。
猴痘与艾滋病流行不同之处
由于这两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和传播方式不同,所以猴痘的流行并不会与艾滋病流行完全相同。猴痘的潜伏期比较短,其传播速度,比艾滋病流行的蔓延扩散速度要快很多。欧美国家的猴痘疫情蔓延速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虽然说造成猴痘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狸狸、人等),但猴痘病毒从欧美国家向全球蔓延,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猴痘的传播方式比艾滋病复杂,旦更容易发生传播。在地方性流行的非洲地区,人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等,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而由欧美国家向全球蔓延以及在全球其他地区流行,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则是最主要传播方式,包括与感染者直接的体肤接触,接触被病人分泌物或病变渗出液污染的物品等。
猴痘病毒还可以经由拥抱等亲密接触的行为,以及共用毛巾、被褥、杯子和餐具等物品传播。
尽管在精液中检测到猴痘病毒,但是在过去几十年的流行历史上,猴痘并不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虽然在欧美国家报告的病例中,95%以上的猴痘病例都集中在男男性行为人群,这并不能说明他们都是由性传播而感染的,身体肌肤直接接触,特别是有性行为的肌肤接触,感染猴痘的风险很大。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