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的重要依据,也可为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把Ct值≥35作为解除隔离管理/出院的标准之一。
作为目前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核酸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佳等优点。但因其所涉及环节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核酸检测质量。下面结合PCR检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流程,介绍下常见的影响核酸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以期更好地做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工作。
分析前阶段
此环节涉及样本采集和转运等关键操作,对于保证样本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而质量合格的样本也是避免检测结果出现问题的前提条件。
标本类型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主要部位有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粪便标本、肛拭子等。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样本类型所含病毒载量不同,因而采集不同部位样本可能影响检测结果。从取样便捷性和受检者依从性角度考虑,优选上呼吸道样本。但鼻咽拭子采样会让某些受检者产生较强不适感,因此在大规模筛查中往往采用口咽拭子样本,但可能会因病毒载量较低导致未检出。
标本采集
采样操作看似简单,但还是需要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才能在保证生物安全的基础上采集到质量合格的样本。人群大筛中需要大量的采样人员,如其采样不规范也会导致未检出情况发生。
此外,我们的评估数据表明部分采样管保存液的保存效果欠佳,因而采样管质量也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标本保存、运输和处理
《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中要求,样本应在室温放置不超过4h,并应在2-4h内送到实验室。但在大筛工作中,难以完全达到上述要求执行,这也可能会导致未检出情况发生。因此,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要在规范采集样本后尽快(如4h内)低温(2-8℃)送检。
分析中阶段
核酸检测试剂
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30多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其中绝大多数为实时荧光PCR法。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不同试剂在检测性能上存在差异,这也可能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实验室应在确定所用试剂前多选几种试剂进行比对验证,从而选择性能更为优良的2-3种试剂用于临床检测,淘汰性能较差产品,更换性能优良的试剂,以更好地保证核酸检测质量。
核酸提取试剂
《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中要求应使用检测试剂配套的核酸提取试剂。若选择非配套试剂,这也可能会影响检测系统性能。我们的评估数据显示,不同核酸提取试剂间确实存在提取效率差异。因而,实验室如选用非配套试剂,应尽量按照性能确认相关要求进行性能评估。
此外,为做好分析中质量控制,需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弱阳性质控品,并应参与从提取到扩增的全过程。如其结果失控,需对失控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后续纠正措施,以有效避免影响质量的情况发生。
试剂批间差
不同核酸检测/抽提试剂间存在批间差问题,这可能也会影响后续弱阳性样本的检出。因此,试剂更换批号时应做好试剂批间差验证。
分析后阶段
检测结果正确判读
检查中,我们发现个别实验室出现少量弱阳性质控结果失控,这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质量。
此外,还有部分实验室在结果判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大筛工作中将部分Ct值≥35的临界值结果报告为阴性,这也是不符合相关要求的。
检测结果正确上报
部分检测人员存在不认真核对结果即上报的情况,这可能也影响报告结果的质量。
因此,实验室应重点加强人员培训,使得检测人员熟练掌握相关内容,认真分析判读结果,对可疑样本及时进行复检,尽力避免分析后阶段发生质量问题。
综上,实验室应从检测全流程的各个关键环节着手,通过规范化操作以提高检测质量,有效避免结果的质量问题,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检测结果,为疫情防控提供最为有利的技术支撑。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