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驱动基因被发现,相应的靶向药物也随之获批上市,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获益。目前,国内外已有针对RET基因融合的靶向药物获批上市且疗效显著。我国NSCLC患者中RET基因融合的发生率约为1.4%~2.5%,准确检测RET基因融合是进行RET抑制剂治疗的前提。然而,相对于常见的EGFR、ALK基因变异的检测,我国RET基因融合检测起步较晚,临床检测尚需进一步普及与规范。
▍共识发布:
图1.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RET基因融合临床检测专家共识》 2021年3月,RET抑制剂普拉替尼(pralsetinib)普吉华®正式获NMPA批准用于既往接收过含铂化疗的转染重排(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成为在中国获批的首个RET抑制剂。基于此背景,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分子病理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分子病理学组及国家病理质控中心组织国内临床病理领域专家制定的《中国非小细胞肺癌RET基因融合临床检测专家共识》应运而生,并于6月8日在《中华病理学杂志》上发表。
▍共识推荐要点及推荐级别:
图2.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RET基因融合临床检测专家共识》推荐要点及级别
▍基于实践、结合国情:
我国各地区分子病理检测技术发展仍不平衡,检测技术亟待普及和规范。从全国肿瘤分子病理检测整体实践情况分析,PCR技术依然是院内主要检测方法,NGS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RET基因融合临床检测专家共识》,中国病理学杂志2021年6月第50卷第6期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