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分散"是医疗器械行业公认的一大特征,然而体外诊断行业却不一样,体外诊断行业表面看起来"小散乱",但却是具备明显寡头垄断的行业。尽管小企业数目众多,行业竞争激烈,但始终无法对一、二线内资龙头企业构成真正威胁。目前体外诊断市场远未成熟,在政策的扶持下,行业龙头有望得到快速发展,是我国医疗器械领域一块不容小觑的力量。
我国体外诊断增速全球第一
体外诊断产业是伴随现代检验医学发展而产生的,同时其产业化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新科学技术在医学检验学、基础医学和药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应用。体外诊断被称为"医生的眼睛",在临床诊断中往往能起70%的作用,其临床应用贯穿于初步诊断、治疗方案选择、有效性评价、确诊治愈等疾病治疗全过程。业内专家指出,进一步提升诊断技术和手段,增加诊断支出,可以为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公众对医疗健康需求不断扩增,同时由于国家"十二五"规划,体外诊断产业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且逐步取得产业化进展。上市公司及社会资本频繁进军体外诊断领域,促使行业逐渐从分散走向集中,体外诊断产业走向正规,受益于基层医疗的改革,生化及免疫诊断细分市场潜力巨大。
威尼研究创始人NatWhitney曾对媒体表示,全国体外诊断市场正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迅速扩大,预计将在未来的10~15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外诊断市场。
政策支撑进入高速发展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我国体外诊断市场杂乱且分散,但实际上却是典型寡头垄断的行业,尤其是体外诊断试剂领域。目前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约60%的份额被6家外资巨头占据,分别是罗氏、西门子、雅培、Beckman、BD、希森美康。国内企业中,迈瑞医疗、科华生物的自产试剂/仪器业务营收均超过5亿元,优势明显,其后则是达安基因、利德曼、中生北控、复星长征等十余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二线内资体外诊断企业。国内体外诊断行业的集中度达到了80%,与国外市场的集中度大体相等。
由此来看,体外诊断行业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分散型行业,更多的资源是集中在小部分寡头手中,并且目前几乎所有的国际体外诊断巨头均已进入国内市场并占据了稳定的市场份额,未来出现强大的市场新进入者的可能性较低,有利于我国行业龙头的进一步拓展市场以及向海外拓展。与此同时,体外诊断产业无疑是毛利非常高的行业,从公司财报来看,利德曼体外诊断试剂2013年毛利率达到71.36%、科华生物的体外临床诊断试剂去年毛利率更是高达73.53%。高毛利率使得相关龙头企业快速扩张,逐渐占领市场。
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于体外诊断行业的关注和扶持使得相关龙头公司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并针对整个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其中就包含了对体外诊断产业的相关鼓励和扶持措施。
此外,国务院、发改委、科技部也在《医疗器械科技"十二五"规划》等8个文件里谈及体外诊断,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为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尤为珍贵的是,在当前药品价格整体降低的背景下,体外诊断产业还具备一定的特殊优势。基于此,兴业证券分析师项军认为,在药品降价、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价格并不虚高的体外诊断产品并没有大幅降价的压力,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是理想的避风港。
体外诊断行业的利润很高,所以这几年成长很快,企业也容易生存下去,同时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已从导入期步入发展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内企业凭借高产品性价比和更为贴近本土市场的优势,不断抢占份额,致使原以进口产品为主导的市场格局被逐渐打破。不过,也不是所有企业都发展得很良性,有些企业产品质量不过关,医院不愿意用,这也跟公司的成熟度有关。
免疫与基因测序有望突破
在体外诊断细分领域,免疫诊断和基因测序是市场普遍看好的子领域。
免疫诊断产品是目前体外诊断行业中最大的细分领域,其中既包括普通酶免,也包括化学发光免疫学检测。化学发光技术是免疫诊断的主流方向,在临床上将逐步取代普通酶免试剂,目前化学发光产品主要集中在国外公司,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可以生产,因此化学发光代表了国内免疫诊断领域未来的技术替代方向。
目前生化诊断在我国相对来说已经很成熟了,国内企业占有的份额也很高,其技术含量较为低端,进口替代基本完成。免疫诊断这一块仍然是国外企业占据领先优势,国内技术才刚刚有所突破,但这将会成为未来诊断发展的方向。
在该市场中,利德曼最具备"摘果子"的实力,其自主研发的CI1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已经通过了医院临床试验,基本完成研发到生产的转化,配套的化学发光试剂已经取得了31个注册证书,据信达证券估计整套系统即将上市销售。
除了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外,还有一项最尖端的诊断技术,那就是分子诊断,其中重要的一块就是近期被高度关注的基因测序,被称作颠覆性的医疗手段。
中国基因测序产业2011年底前主要应用于科研领域,2011年底无创产前检测作为第一个医疗应用开始推广,2013年市场约10亿元,根据目前价格推算,这一应用市场潜力约150亿元,此外还有更多的应用领域待推广,国内的市场潜力同样非常大。在沉寂近5个月之后,7月初国家食药总局批准了两款基因测序及检测试剂盒,第二代基因测序由此走出"二月禁令"阴影,在政策层面首度获得肯定。
从基因测序产业链来看,国内企业在试剂盒服务端突破的可能性最大。首先,测序仪器现阶段基本由外资Illumina、Life Technology(被赛默飞收购)、罗氏垄断。配套试剂虽然主要由外资供应,但是测序试剂、耗材、检测项目的开发国内企业已经开始有所布局,这是一个可以共同开发做大的市场。国内企业如达安基因、贝瑞和康和仪器供应商合作,未来可能在试剂层面有技术突破。最新的药监局网站信息显示,达安基因21三体、18三体、13三体检测试剂盒进入创新型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此前贝瑞和康、华大基因通过正常程序已经申报。2014年5月贝瑞和康宣布和Illumina就仪器、试剂、软件开发进行合作。由此可见,试剂领域是国内企业可以分一杯羹的领域,而且是一大杯。
提供测序服务是目前主要的盈利模式,华大基因、贝瑞和康是目前该领域最大的两家,上市公司目前尚未参与,未来均可以在这一领域进行布局。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