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92579150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亚辉龙携手赛诺菲,重构1型糖尿病多维伴随诊断生态新格局!

更新时间:2025/11/6 20:27:27 浏览次数:195

2025年11月6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糖尿病诊疗模式迎来一次值得关注的产业级联动。作为中国本土IVD企业代表,亚辉龙携手赛诺菲围绕1型糖尿病构建“风险预测—动态评估—鉴别诊断—治疗监测”的诊疗一体化方案,在创新用药落地的关键节点,为临床提供系统化的诊断支撑能力。与此同时,赛诺菲旗下创新药物特瑞可®正式从“展品”转化为“商品”,宣告我国1型糖尿病临床管理从传统的被动救治迈入窗口期“主动干预”的新阶段。


图片



在干预前移、精准分层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如何识别高危人群、动态评估胰岛功能、降低急性事件风险、延缓疾病长期进展,成为临床面临的核心挑战。基于各自的技术优势与临床证据积累,亚辉龙与赛诺菲在展开战略合作,意在通过“精准检测+创新用药”的协同路径,为医生提供更具量化依据的诊疗决策支持。


这种跨国药企与本土IVD企业的深度协作,并非简单的产品组合,而是面向未来疾病管理模式的生态共建。它连接了临床流程、分层管理、真实世界数据与患者教育,推动糖尿病诊疗从“碎片化”向“全病程”演进。行业观察人士指出,1型糖尿病将成为我国慢病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突破口,其背后的生态效应值得持续关注。



未病先识,窗口前移,提前5-10年风险预测



长期以来,我国1型糖尿病诊疗面临“三重难点”:早期阶段自觉症状不明显、基层医生识别能力欠缺、病情进展速度难以追踪。大量患者因酮症酸中毒被迫进入急诊,错过最佳干预窗口。进博会上,多位临床专家反复强调,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提前识别高危人群,并建立可量化、可追踪、可标准化的评估体系。在这一思路下,亚辉龙提出“多维度动态评估”的技术路径,通过整合空腹基础值、刺激峰值与分泌斜率三大关键参数,构建一套符合中国人群特征的“代谢标准人”对标体系。这意味着医务人员不再依赖模糊的经验判断,而能够以标尺化方式呈现胰岛功能衰退轨迹,为临床提供可视化决策依据。


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早期鉴别诊断同样具有决定性意义。亚辉龙围绕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胰岛细胞抗体(ICA)及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等多项指标构建了免疫表征组合,并基于中国患者数据发布本土参考区间。这项进展表面上是检测能力的补齐,本质上则是推动我国从“与国际接轨”,迈向“贡献中国标准”。在中外临床专家看来,这种本土化模型将成为未来指南更新和支付决策的重要依据。



伴随诊断:从单点检测向系统化决策跃迁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诊断能否真正落地,最终取决于医生端和患者端的使用门槛。亚辉龙的数智化评估工具,通过Web端、检验科本地版本和小程序等多种入口,为院内外场景提供灵活支持。该系统能够自动选择最优评估模型,并输出易理解的临床报告,有效降低了数据解读难度。对于县域医院而言,这种“工具级赋能”有望明显提升初诊分层能力,并减少因延迟确诊导致的急症病例。


随着创新药物进入市场,医疗生态圈的构建也成为今年大会的高频词汇。从安徽省的登记与高危筛查体系,到天津的院内外一体化管理模式,再到联合产业力量发起的生态联盟,可以看到,我国正在逐步形成覆盖“筛查—诊断—干预—管理”的闭环路径。跨国药企擅长药物研发与患者教育,本土IVD企业构建面向中国临床场景的检测体系与验证路径,医院掌握临床资源与随访管理,这种三维共建正在让未来图景变得可触可感。


事实上,业界普遍认为,这次合作不止是业务层面的携手,更是商业化思维的转变信号。传统IVD市场多以“检测项目”作为竞争单位,而在“前移式”疾病管理框架下,企业竞争力正逐渐转向临床价值证明能力、疾病路径定义能力以及数字化随访能力。换言之,谁能帮助医疗体系更早识别风险、降低并发负担、提升患者生命周期质量,谁就能在未来的价值型医疗体系中获得位置。



国际创新药遇到中国IVD:生态协同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亚辉龙而言,本届进博会与赛诺菲的合作,既展现了企业在糖尿病免疫表征、功能评估和数据平台方面的持续投入,也标志着国产IVD企业正在摆脱过去“检测端点”的定位,向“疾病管理方案提供者”升级。业内人士指出,与跨国创新药企建立协同,在未来的真实世界研究、院内路径优化等方面具有长远意义。


图片


博览会带来的价值,从来不只是展示。从“展品变商品”的创新药物,到“模型变标准”的伴随诊断,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的糖尿病管理生态雏形。而这一次,国产IVD的角色不再是配套,而是推动者、参与者、共建者。随着更多数据积累、区域模式成熟以及支付机制探索落地,1型糖尿病的管理逻辑将被彻底重塑。未来,随着产业生态持续丰富,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从“药+器械”拓展到“药+诊断+疗效监测+患者健康管理”的前移式糖尿病管理体系,将在中国大地逐渐成形,这才是糖尿病管理的未来。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1807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