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87297896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CAIVD访姚国樑:罗氏诊断,传承精髓,创新驱动——“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5/9/4 18:05:01 浏览次数:13

编者按:

图片

位于上海黄浦区四川中路和滇池路交界处,有一幢砖木结构、带有安妮女王复兴风格特征的“小洋楼”,该办公楼于1906年建造,由爱尔德洋行设计,协盛营造厂承建。清水红砖的外墙嵌有刻着“黄浦区文物保护点”、 “优秀历史建筑”字样的铭牌,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8月17日所立。


图片1.png

2023年罗氏董事会成员

在罗氏中国首个办事处旧址合影


罗氏集团自1896年创立以来,便以其深厚的制药和诊断领域背景屹立于全球市场。


1926年,罗氏首次踏足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最初的办事处就设立在四川中路——这是其在华业务的开端。


2024年7月,罗氏诊断中国总部新办公室在上海浦东前滩正式启用。这一里程碑不仅见证了罗氏与中国的百年渊源,也标志着其“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承诺迈入新阶段。


近期,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姚国樑在接受CAIVD采访时,分享了公司在推进本土化战略,加速本土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重心。




苏州基地:从“全球引进”到“本土驱动”

图片

如果说上海前滩的新总部象征着罗氏诊断在中国进入发展的新阶段,那么苏州基地的持续扩容与升级,则是推动中国发展战略落地的核心引擎。


在谈及苏州的投资时,姚国樑强调,苏州基地不仅是罗氏在华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更是亚太区研发与生产的重要枢纽,承载着罗氏“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落地与延展。自2015年苏州亚太生产基地建立以来,罗氏诊断持续加码投入:2018年启动研发中心,专注开发适配中国市场的产品;2023年成立亚太仪器生产基地,逐步补齐产业链环节;2024年更是再度追加投资,以加速本土研发与制造能力的全面升级。


如今,苏州已具备从研发、制造到物流的端到端能力,正在成为罗氏在华创新与产能的“双引擎”。据介绍,在试剂本地化方面,目前已有超过200个产品在苏州完成转产,到2030年计划超过400种,实现约80%的产品本土化覆盖;在仪器国产化方面,多个关键产品已实现中国制造,包括前处理设备CCM、全自动免疫检测设备cobas e 801,以及免疫组化平台Benchmark Ultra Plus(2024年获批)和今年新近获批的Benchmark GX。本地化研发同样成果显著,例如2024年推出的Elecsys CA 242用于消化道肿瘤监测,以及今年5月在中国市场率先上市的Elecsys PGI/PGII两款胃癌风险筛查产品,均为中国患者量身定制。


苏州基地在罗氏全球运营网络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服务中国市场,也面向整个亚太地区输出创新与产能。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罗氏已完成了从“全球产品引进者”到“本土创新驱动者”的转型。



全自动质谱:重新定义临床检测新标准

图片

苏州基地的扩容代表着本土研发与制造能力的持续加码,在前沿技术创新方面,罗氏同样在不断突破。今年6月,罗氏诊断在海南获批的全自动质谱解决方案,被业界视为诊断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


这套系统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质谱应用的三大瓶颈:一是实现了从样本前处理到结果判读的全流程高度自动化,显著减少了人工操作和耗时;二是具备高通量能力,可满足临床实验室快速出结果、缩短周转时间的需求;三是采用一体化整合设计,支持随机进样,并能与罗氏现有的生化、免疫检测体系无缝衔接,从而大幅优化实验室的检测流程。


全自动质谱方案不仅提升了效率,更真正回应了临床的核心需求,它能够为临床提供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结果,在罕见病或特殊疾病诊断中尤为关键;同时,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也让检测结果更具一致性和可比性,帮助医生更早发现细微变化,优化诊断和治疗决策。


姚国樑表示,这一创新有望重新定义行业标准,推动检测项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进而引领精准诊断的发展方向。“我们希望这套解决方案能成为另一支业务增长的引擎。通过极高的自动化和可靠性,它将降低实验室的使用门槛,提升检测效能,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本地化适应后,实现规模化放量,更好地服务中国患者。”


事实上,从苏州的产能升级到海南的创新落地,可以看出罗氏诊断正在将“创新”与“效率”双轮驱动。而在这一进程中,数字化与智慧化能力的提升,正成为推动诊断行业迈向下一阶段的关键力量。



数字化赋能:让精准医疗走进全病程管理

图片

在谈到数字化转型时,姚总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正在深刻重塑医疗诊断的价值链。罗氏诊断不仅依托全球超过5,000家实验室的数字化实践经验,更结合中国临床场景的特殊需求,正在加速推进20余款数字化产品的商业落地。


其中,肝病全病程管理解决方案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肝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45%,且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五年生存率仅为14%。如何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来提升患者生存率,成为亟需解决的临床痛点。


“我们希望通过整合创新检验标志物、智能算法与数字化平台,实现从筛查到诊断、从治疗到长期管理的全链条覆盖。”他介绍。随着PIVKA-II在2024年获批,罗氏正式推出了覆盖“筛查、诊断、治疗、管理”全流程的肝病数字化方案。方案不仅引入了GAAD数字算法、T+A疗法等创新手段,还通过LDP肝病数字管理平台,将临床检测与后续治疗紧密衔接。


这一模式已经在国内多地展开试点。以与上海嘉定区的合作为例,通过罗氏的肝病精细化管理平台,联通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临检中心,截至2025年5月,已完成重点人群筛查超过12,000人,筛出异常1,200余例,并确诊16例肝细胞癌。该成果获得了临床专家的广泛认可,也显示出数字化在疾病预防与管理中的巨大潜力。



未来展望:“在中国、为中国”的三大支点

图片

从嘉定的社区筛查项目到全国范围的多中心合作,罗氏诊断的数字化方案正在不断拓宽边界。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创新产品与智慧平台的结合,数字化不仅是赋能实验室和医生的工具,更将在疾病全程管理和公共健康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数字化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创新产品、本土化生产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释放价值,这也为下一步的战略重点埋下了伏笔。


展望未来,罗氏诊断已经制定了清晰的中长期战略路径,涵盖加速创新产品在中国上市、持续推进数字化创新、深化本地化生产和研发三大方向。


在创新产品层面,罗氏将持续引入并加快新品落地。2025上半年,VENTANA FLOR1抗体检测与 Elecsys HCV DUO检测已在华上市,全自动质谱解决方案和阿尔茨海默症脑脊液检测也在海南获批,并启动真实世界研究。“这些产品的快速获批与落地,将帮助我们以更快速度为中国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数字化进程方面,2025年已进入商业化的第三个年头,罗氏数字化产品的服务覆盖范围扩大到近700家医院,广泛应用于实验室效率提升、临床决策支持和疾病全程管理之中。未来,罗氏还将加大在数字化价值链的布局,构建从数据采集、算法赋能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体系。


与此同时,本地化战略仍将是该企业未来的核心支柱。在试剂和仪器的转产上,CCM、BenchMark ULTRA PLUS和BenchMark GX等关键平台的国产化已初见成效,更多重要诊断平台也在加速推进;在本地化研发上,CA242、PGI和PGII三款面向中国患者的创新产品已成功上市,未来还将有更多符合中国临床需求的检测方案陆续问世。



中立国基因铸就的商业盾牌

图片

今年恰逢中瑞建交75周年,在由中国瑞士商会主办的中瑞建交75周年庆典期间,“中瑞商业大奖2025”结果正式公布。在本文刊发前不久,罗氏诊断中国凭借在华多年的稳步发展以及卓越的数字化创新,同时获得“传承奖”及“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奖”两项殊荣。


梳理罗氏1926年入华,罗氏诊断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至今的本土化路径,再观察罗氏2025年上海新基地案例可以看出,“在中国、为中国”,不仅是一句口号,这是跨国企业去疆域化经营的典型样本,更是罗氏诊断战略的内核。“我们会持续加码本土创新、研发和生产,提升市场响应速度,推动中国在罗氏全球网络中扮演更加核心的角色。”姚国樑说。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2209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