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80396600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如何培养临床医生:中美医生科学家的学术碰撞

更新时间:2025/5/11 16:21:21 浏览次数:99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期间,第三届感染病学术周(Oriental ID Week 2025)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与复旦大学生科院、复旦大学感染与健康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交叉病毒研究与临床转化前沿论坛上,来自不同医学学制培养的中外学者展开了一场畅快淋漓的学术碰撞。

图片

何大一教授和青年专家及医生合影

图片

张文宏教授主持开幕式

此次论坛的主角有来自美国的著名医生科学家何大一教授,他长期从事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国际上首创了艾滋病鸡尾酒疗法,还曾荣登1996年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封面人物。何教授笑称自己是4+4 MD学制出身,在此与众多中国八年制医生、6+3+4学制的最后一届本科六年制毕业医生、5+3+X学制的学生、众多临床一线医生与研究者,以及纯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进行了无界限畅谈。

第一场学术交流由何大一教授与年轻学者展开,会议由复旦大学张文宏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欣欣教授两位既从事科学研究又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生担任主席,由复旦八年制毕业后已升任副教授与博士生导师却仍参加急诊三班倒值班的艾静文医生,以及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的赵晓宇博士共同主持。

第二场则是复旦大学标志性的系列学术活动,特别邀请何大一教授与复旦大学杰出校友、西湖大学传染病研究院院长、国际著名病毒免疫学家孙仁教授做主题演讲。

图片

何大一教授作主旨发言

图片

孙仁教授作主旨发言

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不同医学学制背景,在此汇聚一堂,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大家发现学制并非问题的核心,对医学怀有敬畏之心以及对科学充满热爱才是优秀医生成长的关键。

医学体制的复杂性源于医疗需求的复杂性。在基层,纯粹的看病是主导,但人才培养与科技发展需要兼顾教学与科研的临床医生。不同的学制虽以临床为核心,但目标各异。从刚刚踏上临床工作道路的年轻医生,到中青年医生与科学家,再到国际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医学如同万花筒,融合了高深的科学、纯粹的技术以及复杂的人性。而热爱与敬畏,方是优秀临床医生真正的修炼之道。

图片

何大一教授、孙仁教授以及张文宏教授会议间隙讨论如何建设最合适的青年医生培养体系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2209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