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VIEW期刊

可激活型磁共振探针的构建策略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更新时间:2021/6/15 9:45:13 浏览次数:1876

图片


摘要

传统磁共振成像探针的使用可以提高疾病检出效率,但存在背景信号高、灵敏度低等问题。相比之下,可激活型磁共振探针能显著提高成像信噪比,在疾病诊断中更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报道。近日,同济大学张兵波课题组基于近期工作和已有文献报道,以“Emerging strategies of activatable MR imaging probes and their advantag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为题,在VIEW期刊上全面总结了可激活发型磁共振探针的构建策略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激活型磁共振探针,信噪比,弛豫率,生物医学应用,可激发


分类:分子影像,磁共振成像,纳米探针,生物医学


图片

图1. 可激发磁共振探针的三种主流设计手段

示意图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凭借其无辐射危害、无组织穿透深度限制和超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等优势,可以提供三维、全方位、高清晰的组织结构信息,在疾病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目前的磁共振探针(造影剂)在成像性能、生物分布、人体代谢等方面被广泛研究报道,但是无论是在病灶部位还是正常组织,信号都处于“ON”的状态,存在背景信号,导致信噪比较低。相比之下,激活型磁共振探针能有效提高信噪比和灵敏度,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


本综述首先重点对可激活型磁共振探针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离子抽提策略(激活T1信号),自组装策略(激活T1或T2信号)和解组装策略(激活T1信号),并分析和对比了每种策略的优缺点;随后详细介绍了这类磁共振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体外生物检测,体内成像(针对不同的靶标)以及药物释放监控。


最后,作者总结了目前该类探针在设计和应用中所面临的几方面问题:如病灶微环境的深入研究、以及磁共振在人体内的分布与代谢。相关综述发表在VIEW期刊上(DOI: 10.1002/VIW.20200141)。


该工作第一作者为同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金骁,共同一作为同济大学杨维涛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同济大学张兵波教授。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VIW.20200141


图片

扫码阅读


文章可以通过ScholarOne在线提交: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viw2. 所有文章一经接收会迅速在线发表,内容即可被引用。VIEW创刊前三年所接收的文章均无需交纳文章出版费。


希望您喜欢阅读本篇文章,并考虑将您下一篇优秀论文提交给我刊。VIEW正在帮助研究者们改变世界,在关注生命健康的 “可视化” 道路上行进。我们诚挚邀请广大科研人员将相关领域高影响力的创新成果投稿至此期刊。

扫描下载
体外诊断头条APP
扫描下载
载玻片APP
扫描关注
CAIVD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CAIVD官方视频号
扫描关注
CACLP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CACLP官方视频号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 京ICP备15010734号-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