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吸眼球:会引发全国的响应吗?安徽省贫困人口参保不用掏钱啦!!!

更新时间:2016/9/20 12:16:08 浏览次数:2255

近日,安徽省健康脱贫工程推进会在合肥召开,安徽省将以"两免两降四提高"的举措,着力构建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相互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健康水平,控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我省57.2%贫困人口是因病致贫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屡屡发生,已经成为安徽省贫困人口致贫的第一主因。患病率前10位的病种人数合计34.8万人,占贫困人口患病总人数的46.6%。前10位的病种为:脑血管病、糖尿病、重症精神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关节病(髋、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病、重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白内障、急性心肌梗塞。

由于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总体较低、贫困地区县域内医疗救治能力不足、患者大病外转率高导致医疗、交通、陪护、食宿等费用增长,加之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单一,抵御疾病等意外风险能力低等原因,家庭成员一旦患上大病、重病,治病不但花去多年积蓄,甚至负债累累,压垮了许多农村家庭,导致"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

参保不缴费住院不预付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刘永春介绍,为了帮助患病群众早日脱贫,安徽省7月底出台了《关于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两免两降四提"的贫困人口综合保障体系,即按照"三保障一兜底"政策,贫困人口看病,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保障水平。此举在全国尚属少见,具有突破性。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于德志在会上表示,要降服疾病这个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首要的就是要全面落实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政策,各地要尽快制定贫困人口综合医保实施办法,建立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服务。
    
对"两免"贫困人口来说,大大降低了参保负担,根据意见,自2017年起,贫困人口参保个人费用由财政全额代缴;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并取消住院预付金。

对"两提"贫困人口来说,则力度更大。降低基本医保补偿门槛,贫困人口县域内普通门诊不设补偿起付线,在乡镇卫生院和县、市、省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分别降至100元、300元、500元、1000元(原来全省平均分别为150、400、1500、2500左右);(2)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2万元降至0.5万元。

在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水平基础上。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0.3万元、0.5万元和1万元,剩余部分合规医药费用实行政府兜底保障。在全国范围内,省级层面出台政府兜底保障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的政策尚属少见,具有突破性

大病报销病种由12组增至40组以上
降低了负担,并提高了保障。首先,提高基本医保补偿比例,县域内普通门诊医药费用限额内实际补偿比提高至70%(原来43%左右),常见慢性病门诊按病种付费补偿比提高至75%(原来50%左右),特殊慢性病门诊参照住院治疗的补偿标准给予保障;在乡镇卫生院和县、市、省级医疗机构住院保底补偿比分别提高到80%、70%、65%和60%(原来统一保底补偿为40%)。

其次,提高重大疾病及慢性病保障水平,重大疾病报销病种由12组增加到40组以上,慢性病病种30组以上。同时,提高大病保险分段补偿比例,由50%-80%提高至60%-90%。

此外,提高医疗救助水平,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医疗救助水平按年度住院合规医药总费用(含特殊慢性病门诊)的10%给予救助。

每个贫困户确定1名签约医生
据介绍,我省贫困人口中,患大病、长期慢性病的超过70万人,疾病严重影响了劳动能力,我省将在精准识别保障对象的基础上,推进签约服务,基层制发救助证,方便享受政策优惠。贫困县要为贫困人口每人建立1份电子健康档案、1张健康卡,每个贫困户确定1名乡村医生签约。

今年起,我省将先选择约10种负担较重、疗效确切的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制定救治方案。还将优先支持扶贫重点县医学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远程医疗项目建设,实现县级医院与三级医院互联互通,提升贫困地区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编辑:Hope)

附件:《关于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扫描下载
体外诊断头条APP
扫描下载
载玻片APP
扫描关注
CAIVD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CAIVD官方视频号
扫描关注
CACLP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CACLP官方视频号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 京ICP备15010734号-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