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梁万年在全科医师培训高峰论坛上谈医改!

更新时间:2016/5/5 13:22:23 浏览次数:2277

在"2016年全科医师培训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社区卫生与全科医学学术年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梁万年司长介绍了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原则、目标和思路的有关情况,以及今年和十三五期间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全科建设的重点思考和有关的措施。其讲话的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新一轮的医改于2009年启动,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新医改启动以来,坚持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保基本、建机制、强基层"的原则逐步推进。在每一个阶段,针对群众反映和感受最突出、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对体制机制还没有成熟或者成为障碍的机制进行变革。

关键词之一:改革思路
在改革推进中统筹设计。从2009年规划到2020年,国务院发文对前三年的医改做了任务界定,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基层服务体系、基本药物制度;十二五期间制定医改规划,改革的重点是建设医疗保险体系,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基层改革的成果,完善基层医疗运行机制。十三五的医改规划正在制定,重点在于: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医保体系,变革支付方式制度,变革价格体系,完善薪酬制度以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建设。2016年的医改工作中,改革从基层开始改起,自下而上,循序推进,围绕主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分层次推进。

关键词之二:建机制
强基层,需要建立一种机制,真正让一些优质资源运行下去。现在国家推行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新增资源。新增资源培养后,能不能下得去是政策和机制的问题。同时, 在培养应用上,对在岗的基层医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或者转岗培训后,能不能用得上、留得住,一系列政策障碍需要突破。所以,现在的改革就是要集中在如何让资源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关键词之三:上下联动
上下联动是近期非常重要的工作。医疗优质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老百姓的医疗需求慢慢趋高。这其中有两个改革相当重要,一是价格体系的改革。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在医疗服务的价格机制上应该充分体现各自的特点,拉开差距。二是医保支付的改革。现有基层医生、大医院的支付方式是后付的。要推行两个重要方向的改革,从后付变成预付,预付包括可以按病种,按人头,甚至可以按照医嘱预付。用这种政策真正使基层的合格全科医生成为健康的"守门人"。

关键词之四:签约服务
要在基层的改革当中,建立一种机制,在原来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允许合理收入的节余,拿出一定的比例奖励医务人员。医生通过与居民签约,得到收入。 签约人数越多,收入越高。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有10个全科医生签约的试点城市。如果一名全科医生通过签约得到的收入和三级医院的收入差不多,甚至还高的话,全科岗位就有吸引力了。同时,现在着力推动大量的专科医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到基层去开办工作室,甚至可以开办私人诊所。现阶段的签约统称为家庭医生,也不一定是拿到全科医生资格的人才是家庭医生,内科、儿科、外科医生都可以成为家庭医生。

关键词之五:调动积极性
今后基层改革的关键是人才队伍的培养,尤其是全科医生的培养,涉及全面的签约。改革如何调动整个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近期将会出台《关于建立医务人员薪酬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医务人员不同于一般事业单位的老师和其他事业单位人员,这个行业具有独特性,薪酬制度要和行业、岗位、专业相适应。从工资结构到工资总量,到工资的来源,到医务人员的考核,现在正在几个医改试点省探索,今年还要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大家知道有很多医院院长实行的是年薪制,而且院长的工资是由财政发,与医院的收入高低没有关系。另外,价格体制改革方面,药品价格基本上放开,医疗服务的价格除了个别的基本医疗以外,严格上是医疗服务的定价最后要靠谈判,主要是医保要通过协商谈判定价。如果支付改革从后付变成预付的时候,价格就不重要了,因为无论是基层医生还是大医院的医生,所做的任何检查和药品都是医生的成本,就不会或减少过度医疗。
  
梁万年司长认为,随着签约服务制度的逐步建立与推行,到2020年,每名全科医生将有两千余人的签约对象,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那时要节约成本,节余留用,但核心是给老百姓服务好,以健康为中心,让老百姓少得病、不得病、晚得病,得了病要治得好。

扫描下载
体外诊断头条APP
扫描下载
载玻片APP
扫描关注
CAIVD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CAIVD官方视频号
扫描关注
CACLP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CACLP官方视频号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 京ICP备15010734号-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