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资讯 / 研究动态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基因重复变异结构特征与精准诊断新策略

更新时间:2025/11/16 18:14:14 浏览次数:37
图片

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遗传分子诊断科团队,在国际医学检验领域权威期刊《Clinical Chemistry》上发表题为《Integrated Genotyping Strategies for Uncovering Detailed Haplotype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MD Duplicat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在单倍型层面系统解析了DMD基因重复变异的复杂结构特征,为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DMD/BMD)的精准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了新思路。


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DMD/BMD)是一种常见的X连锁遗传性肌病,主要由DMD基因的缺失或重复引起。相较于缺失变异,DMD基因重复变异的结构更为复杂,仅判断“是否重复”难以准确评估其致病性及表型严重程度。因此,深入解析重复变异的具体构型与插入位置,对实现精准诊疗至关重要。

图片

研究设计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遗传分子诊断科团队通过对既往诊断病例的系统回顾,构建了DMD基因重复变异携带者队列,并综合运用全基因组测序(WGS)与光学基因图谱(OGM)技术,系统重建了DMD重复变异的单倍型结构,进一步评估了其对基因产物的影响,提升了基因型与表型关联预测的准确性。


研究结果显示,约58%(22/38)的DMD重复变异为串联重复排列模式,其余42%(16/38)呈现复杂构型,其形成与高同源性重复元件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34%(13/38)的病例仅凭WGS难以明确致病性,而33%(2/6)的病例在OGM技术下未能完全解析其单倍型结构。研究强调,整合WGS与OGM的联合诊断策略,可有效实现重复单倍型的精确重建,显著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图片

临床意义不明DMD基因重复变异的临床诊断流程图

该研究首次系统描绘了DMD基因重复变异的分子图谱,揭示了其广泛的结构复杂性,凸显了多技术整合在解析临床意义不明重复变异方面的重要价值。

扫描下载
体外诊断头条APP
扫描关注
CAIVD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CAIVD官方视频号
扫描关注
CACLP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CACLP官方视频号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 京ICP备15010734号-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