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聚焦精准检验,重塑肝脏健康全程管理新范式

更新时间:2025/10/22 17:54:19 浏览次数:74
图片

专家简介

江孙芳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 主任  

全科医学科 副主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系 系主任 博导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常委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体检评估学组成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全科分会 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前任主委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全科医学》、《健康体检与管理》杂志编委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

•上海市公共卫生(全科医学)优秀学科带头人

•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 副所长

▲滑动查看更



图片
图片

早筛查早诊断:

肝癌高危人群的关键举措


图片


早发现、早诊断,对于疾病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9]。《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10]建议对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肝癌高危人群的快速、便捷识别是实施大范围肝癌筛查的前提。


图片

乙肝防治:

从普遍到重点,从指标到方法


乙肝筛查的重要性及筛查策略[11]

HBV感染的普遍筛查能够提高HBV感染的诊断率及治疗率,并降低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率和死亡率,预防HBV感染传播。《成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查、检测及管理专家建议》中指出我国乙肝筛查主要针对所有成人(特别是2002年前出生的人群),一生中至少检测1次。《乙型肝炎全人群管理专家共识》指出: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普通人群以及有计划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均应接受HBV筛查[12]。除一般人群外,重点人群及高危人群的筛查也至关重要,如育龄期妇女,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HCV/HIV感染者,同性或多个性伴侣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HBV 3项血清学标志物。
图片

乙肝筛查主要指标[11]

普遍筛查 HBsAg、抗-HBs、抗-HBc 3项(简称HBV 3项)

如果筛查HBsAg阳性者,可进一步检测 HBV DNA 和血清 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简称HBV 5项)


乙肝患者HBsAg突变株的精准检测

大约4.9%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存在,这些患者常表现为“α”决定簇内的点突变或Pre-S缺失突变[13]。突变是导致隐匿性乙肝和漏检的主要原因[14]。因此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其对变异抗原的识别捕获能力十分重要[13]。而电化学发光法是特别针对检测这些突变株而研发的,可单独定量检测血清HBsAg水平,且不受血清HBsAg水平、CHB感染状态、HBV携带耐药突变、HBV基因型和免疫抑制水平的影响[15]


乙肝疫苗接种:从新生儿到高危人群的专家建议 

WHO推荐所有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最好是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16]。《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17]指出需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包括:所有18~59岁无乙肝疫苗接种史和HBV感染史者;有/无感染HBV高风险因素的≥60岁成人;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HBV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的肿瘤患者、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病患者、HIV感染者等;计划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手术者等,建议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由临床专业人员确定是否接种乙肝疫苗。

丙肝防治:

筛查策略与检测方法的优化


丙肝筛查现状与筛查建议

针对丙型肝炎低认知率、低诊断率、高慢性化率的现状,在不同地区如何更多地发现并治疗丙肝患者成为目前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工作重点[3]。医疗卫生机构和体检机构可在体检人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丙型肝炎检测纳入健康体检范围[18]。《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19]提出建议进行全员成年人的抗体筛查。应对HCV感染高危人群进行抗体筛查,持续存在HCV感染高危风险的人群需定期筛查抗体。抗体阳性者全覆盖进行核酸检测[19]


新型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助力丙肝筛查

在丙肝筛查中,灵敏度和特异度是评估检测方法性能的核心指标。灵敏度可用于衡量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实际患有疾病患者的能力。高灵敏度意味着检测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发现潜在的患病个体,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对于疾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异度可反映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排除未患病者的能力。高特异度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将健康个体误诊为患病状态,确保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与临床决策的科学性,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与精准诊断流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1]


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是一种新型的第四代HCV检测方法,它可以同时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抗原和抗体,且分别报告核心抗原和抗体结果[2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超过99%的抗原阳性预测值(抗原结果阳性者99%以上RNA也为阳性),还可以做到全基因型覆盖,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多种优势。不仅可以缩短诊断窗口期,提高检出率[22],在核酸检测不可及,或临床紧急的情况下,还可以辅助临床快速、准确判定HCV现症或既往感染[23],从而简化诊断流程。此外,HCV cAg的加入,有助于灵敏发现活动性HCV感染,从而减少白血病、器官移植、肾病和透析患者等特殊患者的漏诊[24]。使用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技术可大概率排除抗体阳性尤其是弱阳性但抗原阴性的患者,抗原阳性患者也能够立即转到临床。因此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更多抗体“假阳性“被排除,更多的现症感染者被发现,更早的让现症感染者被治疗,从而加速实现消除丙肝公共危害的目标。 

图片

肝癌防治:

PIVKA-II 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版)》[10]指出血清甲胎蛋白(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此外,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也可以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对于血清AFP阴性人群。PIVKA-II辅助诊断所有HCC的灵敏度为86.9%,特异度为83.7%(表1),较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特异度分别意味着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较低,可进一步确保诊断结果的可靠性[21]


图片


有研究显示,PIVKA-II和AFP的组合诊断可有效提升检测HCC的灵敏度和准确度[25](图2)。

图片


目前已有基于中国人群大样本数据的优化的类GALAD模型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而基于性别、年龄、AFP、PIVKA-II构建的简化的GAAD模型与GALAD模型诊断效能类似[10]。GAAD算法模型有良好的临床性能,在区分早期HCC和慢性肝病上,中国人群诊断效能面积可以达到93.1%[26],此外,在卫生经济学方面,GAAD确诊每位HCC患者平均成本最低[27],具有更高的卫生经济学。

图片

总结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往往让许多患者低估了病情风险,等到症状明显时治疗难度和风险大幅增加,体检科作为大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在肝病防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定期体检是肝病患者管理病情、预防恶化的关键防线。切实巩固体检在肝脏健康全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引入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的检测技术,加强体检科与检验科的密切协作,构建“精准检测 高效质控 优质服务”的闭环生态,有助于推动体检科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肝脏健康管理方案,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参考文献

1.殷雨来,等.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5,17(2):68-80.

2.刘子菡,等.2025.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5; 33(4): 251-260

3.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等.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1,15(4):323-331. 

4.李严严,等.生命科学.2014,44(2): 175-184 

5.程雪霖,等.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5,28(1):33-36. 

6.郝新,等.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3):499-504. 

7.谢青,等.中国卫生经济,2024,43(2):16-20.

8.Rumgay H, et al. J Hepatol. 2022 Dec;77(6):1598-1606. 

9.韩家鑫,等.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6):1468-1475. 

1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24,18(06) : 385-410. 

11.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等.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40(8):1543-1550.

12.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等.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4,17(01) : 1-13.

13.何成山.检验医学,2018,33(10):949-953.

14.Huang CH, et al. J Hepatol. 2012 Oct;57(4):720-9.

15.Lee J, et al. Medicina (Kaunas). 2023 Feb 23;59(3):443.

16.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b

17.中华预防医学会促进消除病毒性肝炎工作委员会,等.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32(08) : 712-717

18.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等.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2):2670-2686. 

19.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等.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2,15(6):428-447. 

20.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等.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534-1539.

21.李宪. 基层医学论坛(新加坡学术出版社),2025,7(1).

22.《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2023 年修订版).

23.Bui TI, et al. J Clin Microbiol. 2024 Oct 16;62(10):e0083224. 

24.欧兰香,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32(02) : 168-172. 

25.Xu F, et al. Dis Markers. 2021 Feb 8;2021:8868370.

26.Piratvisuth T, et al. Hepatol Commun. 2023 Nov 8;7(11):e0317. 

27.Nan Y, et a;. J Comp Eff Res. 2024 Apr;13(4):e230146.

扫描下载
体外诊断头条APP
扫描关注
CAIVD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CAIVD官方视频号
扫描关注
CACLP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CACLP官方视频号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 京ICP备15010734号-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