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血常规报告审核:异常情况备注大全!

更新时间:2024/1/10 10:12:55 浏览次数:4076

血常规检测过程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包括标本异常、患者因素异常、细胞异常、结果异常;如何规范对以上情况在报告单上进行规范统一备注尤为重要,既要专业有用又要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还要做到体现必要复核复检避免纠纷。


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为临床检验人员对血常规结果报告尤其是异常结果的复检、审核及报告可提供参考。重点整理如下:


标本因素引起血常规结果异常的报告方式


标本异常时,对存在的干扰因素和必要的处理应给予相应描述,并说明哪些指标无法准确检测。


干扰因素主要有:溶血、冷凝集、乳糜、黄疸、血小板聚集、冷球蛋白、有核红细胞、难溶红细胞以及数量较多的巨、大血小板等。干扰因素中未包含血液凝固、稀释、采集量过多/过少、放置时间过长、运输及储存不当等情况。对于采集量过多/过少等标本如需采取让步检验,亦应在报告中给予适当描述说明。


标本异常报告与备注

微信图片_20240110101620.png


异常细胞引起血常规结果异常的报告方式


异常血细胞形态报告宜采用分级报告模式,应着重报告有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的形态学信息。分级报告可采用双层报告,即程度和(或)百分比,程度包含「1+(轻度)」「2+(中度)」和「3+(重度)」3 个等级。通常情况下,异常血细胞形态达「2+」和「3+」时给予报告,但因少量的裂片红细胞(schistocyte)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故裂片红细胞为「1 +(少量/稀有)」时也应报告。


在进行血涂片白细胞形态学分类时,通常计数 100 个白细胞,当见到原始细胞等异常细胞时建议计数 200 个白细胞。描述性报告多集中于细胞的形态异常以及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原始细胞等情况。红细胞应至少评估 1000 个红细胞中形态异常红细胞的百分比,并注意排除推片等因素的影响。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属于生理情况,其他情况下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常属于病理状态,应给予计数并适当描述。如仅为单纯的有核红细胞增多或伴有红细胞异常,应结合网织红细胞计数等,判断是否需进行溶血相关筛查。


红细胞异常报告,备注可参考层次 1




白细胞异常报告,备注可参考层次 1

微信图片_20240110101632.png


血小板异常报告,备注可参考层次 1

微信图片_20240110101635.png


幼稚细胞报告与备注


微信图片_20240110101638.png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血液学与体液学学组,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6月第43卷第6期


来源:丁香园检验时间

扫描下载
体外诊断头条APP
扫描下载
载玻片APP
扫描关注
CAIVD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CAIVD官方视频号
扫描关注
CACLP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CACLP官方视频号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 京ICP备15010734号-10 )